![]() |
|
我市首次引进陆基圆桶型高位养鱼技术 2021年09月10日 余姚新闻网讯(姚界客户端记者 俞丽丹 通讯员 张克鑫)昨天,位于牟山镇的市清源水产养殖场场主杜忠良在往一个个圆桶型高位养鱼池里投喂饲料,一尾尾光唇鱼便翻腾而起,争相抢食。这是我市首次引进陆基圆桶型高位养鱼技术。据了解,该技术是农业农村部推广的十大农业引领技术之一。 在养殖场内,记者见到了20个直径为6.8米、深1.5米的高位养鱼池,底部为锥体结构。每个鱼池由不锈钢围成,里面铺设了防渗帆布,每个池子一端的管道处,过滤后的循环水正源源不断地往桶里灌,然后通过鱼池底部的水管排出,再经生态沟渠沉淀、杀菌、生物净化处理,并经水泵打到高位养鱼池后,最后通过水管重新输送到养殖桶内,达到了循环使用的目的。 “普通池塘养鱼,产量是每亩400公斤左右,而循环水养鱼,每亩可以达3000公斤以上,且名贵鱼种的产值高,以光唇鱼每公斤150元计算,效益提高10倍以上,同时管理方便、操作方便,一个人就能管20多个高位鱼池,每天只需喂料和观察水质、水温变化即可。”杜忠良长期从事水产养殖业,具有丰富的养殖实践经验。今年年初,杜忠良新建了清源水产养殖场,4月份首次引进陆基圆桶型高位养鱼技术,尝试养殖马口鱼、光唇鱼,第一批光唇鱼已进入市场销售,效益显著。 近年来,随着环牟山湖旅游开发,牟山湖湖泊内野生鱼类资源越来越少,消费者对本地光唇鱼等溪流性鱼类的需求却越来越大。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水产养殖的生产标准化、品种名优化、布局科学化、效益最大化,在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和牟山镇农业农村办的支持下,该模式立足于高经济价值的稀有鱼类,利用环牟山湖水系开展循环水工艺化、溪流性鱼类的选育及工厂化高效养殖技术,破解溪流性鱼类苗种繁育率低及成鱼养殖技术不成熟等问题,创建了一套具有余姚地方特色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品种选育及商品鱼循环水工厂化高效养殖技术体系。 “一般情况下池塘养鱼所用的水是‘死水’,而循环水系统里的水始终处于‘活水’状态,促进了鱼的流动性,真正实现生态、绿色水产养殖。”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一种省地节约的新模式,随着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陆基圆桶型高位养鱼养殖技术是未来水产养殖的一个方向,“数字渔业”的推进有利于该模式的推广应用。
(来源:余姚新闻网-余姚日报 编辑:夏丽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