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霞街道:稻渔共生铺就乡村振兴“金”路 2025-03-21 来源: 姚界客户端 记者 赵静 开挖沟坑、加固田埂、铺设防逃设施……3月19日,春日暖阳普照,朗霞街道西墟村的一片农田里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这是为构建稻渔轮作模式实施的工程,我投入了10多万元,在连片的70多亩农田里探索稻渔种养,盼望着有好收成!”种植户郑龙边劳作边兴奋地说。
今年,朗霞街道响应农业现代化与生态化发展号召,积极探索稻渔种养模式,旨在传统水稻种植基础上,开辟出绿色高效农业新路径。 稻渔种养,是指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水稻为鱼类提供遮荫、栖息环境和食物,鱼类则充当稻田“清道夫”,吃掉害虫和杂草,其排泄物还能肥田,二者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这种模式下,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可大幅减少,产出的大米和水产品品质更好,市场上很受欢迎。”朗霞街道农业农村办工作人员马丽萍介绍,这种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既能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又能促进农民增收、渔业增效,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
为推广稻渔种养模式,朗霞街道主动作为。一方面,组织技术培训,邀请专家为农户传授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农户种养技能;另一方面,出台扶持政策,为参与稻渔种养的农户提供资金补贴和贷款支持。在街道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农户投身其中。目前,全街道的稻渔种养面积已达760余亩,初步形成规模效应。 稻渔种养模式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减少农药化肥使用,让土壤更肥沃、水质更清澈,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也吸引了年轻人回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今后,街道将持续加大对稻渔种养产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挖掘产业潜力,提升附加值。同时,探索‘稻渔+旅游’‘稻渔+文化’等多元化发展模式,推动农旅融合,让稻渔种养成为朗霞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街道相关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说。
来源:余姚新闻网
|
回上层网页 直接回网站主页 报名升学历拿文凭 了解各种资格证书考试信息 回忆当年悲壮的武汉抗疫
赞助《余姚电商资源网》又名《余姚经济信息网》
可长期刊登:企业闲置设备转让、公司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