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河边的村庄|小泾浦村的绿色“共富经” 2025-03-07 来源: 姚界客户端 记者 李培妮 在河姆渡镇,有一座运河边的村庄——小泾浦村,凭借其独特的物产资源和生态农业,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典范。
小泾浦村的茭白田。(河姆渡镇政府供图) 小泾浦村地处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地,紧邻姚江与慈江,水系发达,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这里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茭白种植。考古发现,早在7000年前,小泾浦村所在的河姆渡区域就已有茭白的存在。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农村土地承包制的推行,当地农民开始大规模种植茭白。此后,在政府的指导和推动下,茭白逐渐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2010年,市河姆渡茭白研究中心成功注册“余姚茭白地理标志”。如今,余姚茭白已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浙江省名牌产品”等多项荣誉。 朱成是小泾浦村的一名茭白种植户。8年前,他从湖南永州来到余姚,尝试种植茭白,并逐渐发展成为种植大户。目前,朱成在小泾浦村的茭白种植面积达到了200多亩。每年4月到11月是茭白的采收期,这段时间,朱成夫妇总会格外忙碌。“要采收到品质和口感最佳的茭白,往往需要与时间赛跑。”朱成说,“茭白种植量大,采收任务重,要是来不及采收,茭白就会错过最佳采收期,所以那段时间,我们夫妻俩得不分昼夜地在地里干活。”尽管种植和销售茭白很辛苦,但朱成表示,每年可观的收入,让他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小泾浦村的生态甲鱼。(河姆渡镇政府供图) 近年来,小泾浦村在传统茭白种植的基础上,还探索出了“茭白田套养甲鱼”的生态农业新模式。这一新模式不但解决了令茭农们头疼的福寿螺问题——福寿螺成了甲鱼的优质饲料,而且甲鱼的粪便又成为茭白的有机肥料。小泾浦村村委会副主任鲍继光介绍:“茭白田里养甲鱼,生态又环保。这种套养模式不仅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了农业活动对运河水质的影响,还提升了甲鱼的品质。” 从2008年开始,鲍继光就在村里带头开展“茭白田套养甲鱼”,他的原野生态养殖场规模也从最初的5亩发展到如今的76亩。通过“茭白+甲鱼”的标准化种养、品牌化运营和融合化发展,该村打造了一条绿色循环的生态致富产业链。目前,全村600余亩茭白田中,约有300亩套养了甲鱼,每亩茭白田可产出高品质甲鱼100多只,市场价可达每公斤200余元。 随着甲鱼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小泾浦村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涵盖养殖、销售和餐饮等多个环节,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在该村的一家农家小店,店主楼春芳制作的土鸡甲鱼煲吸引了众多美食爱好者。她选用自家生态养殖的土鸡和甲鱼,现杀现烧,小火慢炖,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许多顾客从宁波、慈溪等地慕名而来,有的甚至一个月要打卡好几次。楼春芳介绍,有些顾客品尝完土鸡甲鱼煲后,还会顺道购买她家的生态甲鱼,这也进一步增加了甲鱼的销量。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河姆渡,探寻这里的历史文化,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小泾浦村凭借其独特的生态农业和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了“农旅融合”的旅游产品,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买甲鱼、吃甲鱼,感受趣味乡村生活。 如今,沿着运河边漫步,可以看到小泾浦村成片的茭白田和清澈的河水,听到村民们的欢声笑语。这座运河边的村庄,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为引擎,走出了一条具有辨识度的共同富裕之路。同时,其“茭白田套养甲鱼”的生态农业新模式也为运河沿岸的生态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来源:余姚新闻网
|
回上层网页 直接回网站主页 报名升学历拿文凭 了解各种资格证书考试信息 回忆当年悲壮的武汉抗疫
赞助《余姚电商资源网》又名《余姚经济信息网》
可长期刊登:企业闲置设备转让、公司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