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人徐增蔚:用汗水浇灌希望的田野 2024-08-08 17:27
转载者配图《希望的田野。图片来自百度) 虽已立秋,但暑热依旧难挡。8月8日一早,在兰江街道石婆桥村一处田头,水稻绿意盎然,稻田上空,一架植保无人机从低空掠过。在旋翼的嗡鸣声中,植保无人机空来回穿梭,“细雾”均匀地喷在稻田里。眼前,这位正在进行飞防作业的种粮农户名叫徐增蔚。 今年27岁的徐增蔚是兰江街道的种粮大户,是一名“新农人”,虽然年纪不大,但是长时间的田间劳作,他的皮肤已经晒得黝黑。眼下“双夏”生产已经结束,小徐还是没有闲下来。“现在单季稻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是田间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一点都容不得马虎。”小徐说,为了防止稻叶灼伤,这几天早上4点多,他就开始飞防作业,一般到8点多结束。 早上7点左右,阳光虽然不是很刺眼,但在毫无遮蔽的田间,汗水不断从小徐的脸颊滑落,衣服也早已湿透。他说,这里植保结束后还要去另一片连作晚稻田里灌水,以应对高温天气稻田的水分管理。 “这几天不算辛苦,‘双夏’生产的时候,收割、插种、烘干……都是争分夺秒地干,每天基本上只睡四五个小时,最少的一天只睡了一个小时,我已经一个月没有回家了,每天睡在合作社里。”小徐告诉记者,为了抢抓“双夏”生产,让稻谷颗粒归仓,当时14台烘干机全部开启,除了烘干自己的稻谷外,还为周边农户烘干稻谷1500吨,烘干机房的2个炉子每2个小时要加一次颗粒剂,还要时刻关注温湿度的变化。烘干机库房里的温度高达50℃,三台风扇吹出来的风都是热的。 “搞农业确实很辛苦,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会一直坚持走下去,多种粮、种好粮,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小徐的笑容略显憨厚,那是农业人的质朴。
来源:余姚新闻网
|
回上层网页 直接回网站主页 成人继续教育 了解各种资格证书考试信息 回忆当年武汉抗疫大会战
赞助《余姚电商资源网》又名《余姚经济信息网》
可长期刊登:企业闲置设备转让、公司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