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农二代张毅:投身农业 未来可期

2024-06-13 09:48 姚界客户端 记者 干雨微

“前些天我们将5500亩小麦收割完毕,到526日为止,我们还完成了水稻秧苗的机插。今年小麦亩产达到了461公斤,比去年提高了15%。”日前,市丰宣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张毅带记者来到绿油油的水田间,笑着介绍合作社的情况。

 

来自上海的张毅是一名80后,还是一名“农二代”。他的父亲不仅是种粮大户,还是土壤改良专家,拥有两项盐碱地改良的国家专利。对于农田的向往仿佛从小刻在了张毅的基因里,大学毕业后,他就开始跟着父亲从事农业生产相关的工作。经过十年的摸索,他拥有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五六年前,张毅了解到我市临山镇有一大片空余的土地,便来到这里,成立了市丰宣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始勤勤恳恳地当农民。

“刚开始的时候,这里一片荒芜,全是芦苇和杂草。”张毅说,经过挖掘、整地、耕种……这些年来,每次看着自己亲手培育的庄稼抽穗、结实,所感受到的喜悦是别人体会不到的。而一旦看到庄稼因为天气等原因长势不良,他的心就会刀割似地难受,会马不停蹄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今年的麦子能够高产离不开良种与科学管理的支撑。”种子是农业种植领域中的“芯片”,种子的质量决定了农作物的品质、产量。从2020年开始,张毅更加注重农作物良种的选择。在近百个小麦品种中,他挑选出了20余个品种试种,通过两年的试种,最终选择了杨麦二九这个品种。“这个品种的小麦大穗大粒,抗病性强,非常适合余姚本地的农户种植。”张毅捧着一抔小麦,向记者介绍。与此同时,科学化管理也为产量的提升保驾护航。在种植之前,张毅会对土壤的保肥能力、有机质含量、病虫害情况等进行科学测量。针对余姚本地的土壤、天气等特点,制订针对性的方案。

“以前只想着自己种好田,后来我想要帮助其他农户也种出更高品质、更高产量的粮食。”改变传统农业“汗滴禾下土”的困境,是张毅的目标。近年来,合作社的规模不断扩大,社员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目前的30余人。在此基础上,合作社还不断增添设备,提高保障能力,其中烘干能力的提升就为粮食颗粒归仓、保障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据统计,通过该烘干项目的实施,全年可累计带动农机作业服务超5.5万亩次,每亩的种植成本减少约50元,带动社员增收120余万元。

“明年我们将力争小麦突破亩产500公斤的大关,实现高标准农田高产量的目标。此外,我们还选择了华香梗308为大规模种植的水稻品种,并打造了自己的大米品牌,预计明年将实现规模化市场销售。”张毅望着一望无际的田野,兴奋地展望着合作社的美好未来。

 

                                                                                                                                                                     来源:余姚新闻网

 

 

 

回上层网页     直接回网站主页     成人继续教育     了解各种资格证书考试信息      回忆当年武汉抗疫大会战


赞助《余姚电商资源网》又名《余姚经济信息网》
可长期刊登:企业闲置设备转让、公司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