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谢琦超  生态农场创新业

2025-09-25 09:33 来源: 姚界客户端 记者 张云霞

前不久,在牟山镇青港村的田野上,一排排大棚在阳光下闪着银光。掀开棚帘,翠绿的玉米秆间,谢琦超正麻利地采摘着金黄的“水果玉米”。

谢琦超正在采收水果玉米。 记者 张云霞摄

谢琦超是泗门人,也是一名“青港媳妇”。她的丈夫是牟山镇青港村的种粮大户。7年多来,夫妇俩共同经营着一家集水稻种植、谷物加工、稻米销售、农机社会化服务为一体化的家庭农场——科态农场。

据了解,该农场主要种植大麦、小麦、油菜、水稻等农作物,共流转农田800多亩。前段时间,农场里出产的“可以生吃的玉米”,成为当地特色农产品的“新名片”。

“咔嚓”一声,谢琦超掰下一穗玉米,“你尝尝!”记者轻轻一咬,清甜的汁水瞬间充盈口腔。“我们的‘水果玉米’和传统的糯玉米不一样,最大的特点是可以生吃,是一种鲜食玉米。”谢琦超介绍,不仅如此,“水果玉米”的糖分高,具有营养丰富、口感鲜甜、脆爽、渣少的特点。“可以生吃,薄薄的表皮一咬就破,又脆又甜,像水果一样,所以叫‘水果玉米’,也可以蒸、煮,口感鲜嫩,但不宜蒸、煮得太久,不然口感会比较老。”谢琦超建议,在蒸、煮“水果玉米”时,将外皮剥去几层,保留一两层内叶,这样既能保持玉米的原汁原味,又能防止营养成分过多流失。

“我们种植‘水果玉米’已经三年了,这种玉米虽然价格比普通玉米贵4倍,却卖得一年更比一年好。”谢琦超说,“水果玉米”为大棚种植,他们一共种了10多亩。

“我们要种的是能让消费者放心生吃的玉米。”她介绍,农场的“水果玉米”不打药水、绿色健康,很多顾客买来当减脂餐,因为口感鲜甜,也很受小朋友的喜欢。

提及种“水果玉米”的缘由,谢琦超笑着说,最开始是因为儿子喜欢吃,后来她在朋友圈一发,知道的人多了,都来找她购买尝鲜。“我们的‘水果玉米’是论个卖的,一箱8个玉米大概3公斤左右,售价60元。”谢琦超说,生意好的时候,农场线上线下每天能卖出玉米六七十箱。

在农场门口的荣誉墙上,“浙江省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的牌匾格外醒目。这个农场不仅是粮食生产基地,更是一个农业科技“试验场”。近年来,市科态农场曾获评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稻麦科技小院、宁波市示范性青创农场、宁波市博士创新站等诸多荣誉,今年还被列入省第二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科技创新”是该农场的“标签”。近年来,该农场在市农技专家的关心指导下,积极打造大麦育种“试验田”,探索“大麦-早稻-晚稻”三熟制栽培模式,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今年还探索实施“旱育秧”技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

“农业的出路在科技。”谢琦超指着农场里的一条长廊说,这条长约50米的生态廊道既是劳动者的遮阳棚,也将成为农旅融合的观光点。“我们打算打造一条观光长廊,已经种下了紫藤花和丝瓜。”谢琦超说,干农活总要经过这条水泥路,“今年上半年,我们投入资金搭建长廊,让蔬果和绿植茂密生长,这样就能变成一条绿色长廊,既遮阴又美观,一举两得。”在科态农场,科技与传统碰撞出的火花,正照亮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来源:余姚新闻网

 

回上层网页        回电商资源网站主页       搜索余姚企业电话号码      成人学历和证书考试网站      回忆当年悲壮的武汉抗疫


赞助《余姚电商资源网》
可长期刊登:企业闲置设备转让、公司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