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让中医药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我市积极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市)纪实

2024-05-30      姚界客户端     记者    胡张远

近一年多以来,我市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不断完善、中医药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氛围日渐浓厚。

中药师正在按中药处方单   抓药。

岐黄薪火数千载,橘井泉香济苍生。2023年新春伊始,我市全面启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市)创建,成立了余姚市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市)领导小组,迅速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统筹推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着力用古老智慧书写新时代护航百姓健康的新答卷。

“上接+下沉”

多级网络夯实服务根基

培育中医“龙头”。近年来,我市筹资近7亿元异地新建了市中医医院,完善中医特色专科和临床、医技科室的服务功能,提高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在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科研等方面发挥了带动作用,目前,该院已成功创建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同时,该院还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浙江省中医院等开展合作共建,设立沪上名中医严世芸、王庆其工作室等,邀请上级医院中医药专家定期来姚坐诊,并对医护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二院)、市四院均标准化建设中医药相关科室,与上级医院中医药专家建立合作关系,相关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建强发展“枢纽”。我市共投入600余万元完成21家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和39家中医阁的标准化建设。中医馆中配备了中医临床智能辅助决策系统,进一步拓展了中医药服务范围,推进中医专科发展,能开展610项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切实提升了基层中医诊疗服务能力。中医阁则让中医专家有了专用的诊疗区、能开展46项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一应设施设备、卫生资源等齐全,居民们能够就近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市中医医院还创新设立“廿名专家站长”项目,中医医联体9家分院的17个服务站点的中医专家,每周定期进村(站),开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和相关科普工作,进一步发挥中医药辐射作用。

做好服务“兜底”。中医药方法已融入医养结合、社区康复、长期照护、安宁疗护中,为部分有需求的人群“定制服务”。如丈亭中心卫生院与养老院签订了医养结合长期服务协议,中医专家加入“专属”家庭医生团队,为老年人提供“贴身”中医健康服务。现如今,我市实现了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有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或乡村医生,切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的中医药特色优势。这些家庭医生积极参与传染病的宣传、预防和治疗工作,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

中医药健康管理不断增强。为加快构建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针对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产妇、婴幼儿等4类人群,实行了双处方制度(药物处方、中医健康处方),发放消渴(糖尿病)中医健康处方、高血压病中医健康处方、产后恶露不绝(产后子宫复旧不全、晚期产后出血)中医健康处方、产后身痛(产后关节痛)中医健康处方、缺乳中医健康处方、婴幼儿中医健康保健等6张中医健康处方,切实发挥中医在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据统计,2023年市域内中医药服务量占医疗服务总量比例达36.88%,一年中,中医健康处方惠及158万人次。

突出特色

做优服务提升专业能力

201512月,余姚香泉湾山庄被命名为浙江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202112月,余姚韵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命名为浙江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20224月,“余姚铁皮石斛”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审核。2023年,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实施林下经济“双万”工程助推四明山区域传统转型的若干政策意见》每年专项投入300万元用于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据统计,我市现有2000亩铁皮石斛种植基地、800亩黄精种植基地,还设有千层塔、浙贝母、元胡等中药材种植基地。

近年来,多部门联合联动,协调配合,共同促进基层中药种植与中医文化宣传教育、旅游、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推动中医药有效融入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重大战略中,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推动中医药多维度、跨领域合作。

好山好水,人更好。我市文化底蕴深厚,中医人才辈出,从滑寿、赵炯恒,到马伟明、俞承烈等,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如今,通过招录、培训、定向培养等方式,我市不断扩大中医药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省级名中医1名、省基层名中医5名、宁波市名中医5名、宁波市基层名中医药师5名、宁波市中青年名中医6名,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538名。此外,胡氏中医外科、临山湖堤皮肤病诊疗、镆剑山传统中医妇科、人寿丰传统膏方制作技艺等还被列入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依托市中医医院,我市成立了市中医医院医联体,加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多次开展望诊、脉诊、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等专题线上培训,脾胃病诊疗、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中医骨伤常见病诊疗和中药学等专题线下培训。超800人参加培训,提升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诊治能力。

市中医医院还是我市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在多个基层医疗机构成立分中心,采用全脱产理论+实践模式开展培训,着力培养中医力量。

优秀的人才带动了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市中医医院中医肾病学成为了浙江省县级中医药优势学科建设项目。据统计,全市中医药领域6大重点专科(学科)研究室的14个学术团队,有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2个,省县级中医药优势学科1个,宁波市级中医药重点学科3个,余姚市级中医药重点学科9个,院级重点(扶植)学科8个。妇科、儿科、针灸推拿科、老年病科等一大批具有中医特色的学科群也在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以重点学科带动中医整体发展的良好局面。

创新发展模式

智慧医疗惠及百姓民生

近年来,我市推进全市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改善各级机构信息化基础条件。市中医医院电子病历达4级水平,实现了医联体内信息互通共享。与此同时,我市深入推进“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加快建立数字中医体系。市中医医院等多家市级医院推进“互联网+护理”建设,开设中医护理、糖尿病护理、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伤口造口护理等4个线上护理门诊,有23项中、西医护理技术可提供上门护理服务。

多家医疗机构纷纷在中医护理门诊及各病区中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推广应用耳穴贴压、火龙罐、火龙灸、中药硬膏疗法、艾箱灸、平衡火罐、头部刮痧等特色技术,全市开展中医护理特色项目共计33项。市级医院开展住院自助结算、床边结算、电子医保卡应用、中药代煎配送等便民惠民措施。完成检验检查互认、中医处方一件事、健康e生、互联网医院建设等工程,积极促进卫生健康数据应用和共享。

市中医医院药师部中药师前往陆埠镇石门村参加采药实践活动。

市中医医院率先上线了“智慧中药房”,配药群众可实时掌握排队情况、配药进度、取药时间等信息,有需要的患者还能通过扫码填写,享受药物配送服务。中药师们也转为线上采集中药处方、监管核对、流转调配,实现无纸化处方调配,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让中医药融入市民群众生活,成为很多医务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在学校教育中融入了中医药文化知识。通过中医专家进课堂、五禽戏学习,及中医药研学活动、中医药文化冬令营活动等,广大中小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了中医药,感受到了杏林岐黄的独特魅力。市凤山小学还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全国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联盟授予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示范单位”称号。

学生在制作中草药  叶画。

去年,我市多家医疗机构开展了“膏方节”“冬病夏治”“冬病冬治”穴位敷贴等中医药服务,服务群众5万余人次;市中医医院成立“治未病中心”,提供14种体质辨识、养生保健服务,共服务群众2500余人次,让中医药真正“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市中医医院中医消化内科医生在义诊中为患者答疑解惑。

我市还推出中医药适宜技术“3+1”活动,在万达广场、五彩城、阳明古镇及市中医医院开展三伏贴、中医特色护理、中医专科义诊等,并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等中医药科普知识作为健康教育重要内容加以推广。据统计,去年我市城乡居民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达到90%,对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达到85%。医疗机构内中医药人员对相关政策知晓率达到85%。基层医疗机构健康教育宣传中医药内容达50%以上,接受教育人次占比达50%以上。

市人民医院中医小儿推拿科医生在讲解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和常见适应症等知识。

此外,我市持续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在全市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组织开展中医药知识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理疗、推拿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以及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运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宣传推广《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药知识、养生保健理念和方法,帮助市民群众提高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享受健康生活。

 

                                                                                                                                                                                                                来源:余姚新闻网

 

 

 

回上层网页     直接回网站主页     报名升学历拿文凭     了解各种资格证书考试信息      回忆当年武汉抗疫大会战


赞助《余姚电商资源网》又名《余姚经济信息网》
可长期刊登:企业闲置设备转让、公司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