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余姚④|走近陆埠水库

2025-02-27     来源: 姚界客户端     颜文祥 张军如

01

 

像一颗闪亮的明珠,镶嵌在松林竹海中;像一面绿色的镜子,放置在青峰秀岭间……

如果说陆埠镇是一幅充满诗意的山水画,那么陆埠水库无疑是这幅画中最动人的地方。

陆埠水库位于姚江支流陆埠大溪的乌石山下,距下游的浙东名镇陆埠镇只有3公里。巍然耸立在乌石山的大坝,高34米,长180米,面宽4米,东侧连接雄浑壮阔的岗山,西侧衔接峻峭秀美的三峰山,展现出一种雄浑与灵秀相互交融的独特魅力。

如果从余姚城区出发,沿陆上线大约半个小时的车程,越过西岙岭之后,就可以看到碧波荡漾的陆埠水库了。

陆埠水库的主色调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绿。春的嫩绿,夏的浓绿,秋的深绿,冬的青绿。当然,春的嫩绿中还有一团团的红,那是山坡上热情的映山红;冬的青绿中有一点点的白,那可能是山顶还没有融化的雪。

不过,最让人心动的风景还是站在水库大坝上映入眼帘的那一切。那一切叫赏心悦目,也叫心旷神怡。

陆埠水库看上去并不是很开阔,两岸青山仿佛大地母亲的两只巨手,紧紧地把水库抱在怀中。大坝不远处的水面上,耸立着一座浓绿如黛的小山,像一块翡翠,挂在水库的胸前。目光越过小山,又是一脉如玉带般飘逸的山岭,起起伏伏,一直延伸到一个叫袁马的山村。正是这条玉带,把水面一分为二,青山倒映在水中,就像一行行的诗朦朦胧胧地写在一幅山水画的留白处,别有一番韵味。因此,陆埠水库尽管库容达2871万立方米,但看上去一点也没有波澜壮阔的感觉,倒是有一种小家碧玉的味道。不过,这种小家碧玉是很深邃的。正是这种深邃,造就了陆埠水库动人心魄的容颜。

陆埠水库的水来源丰富。东面有从青龙山流淌出的潺潺细流。南面有玉台山、华盖山、石笋山、石人山等诸多山峰紧密簇拥,众多山溪汇聚后,穿过南洪桥,欢快地投入水库的广阔怀抱。从裘岙大洋山下来的山溪流过翁岙向西转北而下,与来自杜徐岙东岩山、龙角山等地的水源流入大王山溪,在袁马交汇,一路欢腾到水库。袁马的三女山溪也为水库注入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众多溪流的交融造就了水库的丰盈充沛与澄澈明净,使之成为四明山北麓的一处瑰丽宝藏。

陆埠水库风光

02

 

据陆埠镇编写的一本宣传册介绍,陆埠水库的建设历程充满了艰辛与坚毅。1950年的提案拉开了筑库的序幕,然而,诸多难题致使工程一度停滞不前。直到1958年秋,工程得以重新启动,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艰苦奋战,1972年成功堵口蓄水,198310月圆满竣工。

在那个缺乏大型设备的艰苦岁月,勤劳勇敢的余姚人凭借坚实的肩膀、勤劳的双手和无穷的力量,为水库的建成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现在,水库总库容达2871万立方米,正常蓄水1830万立方米。但由于集水面积大,而库容系数小,加上降水主要集中在梅汛期和台汛期,弃水现象比较严重。200310月,我市启动全省首个水库长距离原水联调隧洞工程——梁辉水库隧洞引水工程。该工程连通陆埠水库和梁辉水库,通过隧洞引水,把陆埠水库的弃水注入梁辉水库,实现“东水西调”,大大缓解了余姚和慈溪人民的用水紧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十分明显,陆埠水库由此有了“四明新安江”之称。

走在环绕水库的柏油马路上,犹如走在一幅青山绿水的画中。其中,东连线宛如人间仙境,空气清新如同被反复洗涤过一般。特别是清晨,漫步其间,鸟儿欢鸣,似在奏响美妙的乐章;虫儿呢喃,仿佛在诉说大自然的神秘故事。清新的空气如同春风轻柔拂面,丝丝缕缕,润泽着身心。翠竹摇曳生姿,绿树葱茏成荫,带来阵阵凉意。举目眺望,那清澈如镜的库面与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共同描绘出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天然画卷。置身于此,生活的繁杂琐碎与工作的沉重压力都被这迷人的风光悄然带走,留下的是一颗安宁而愉悦的心。绕水库一周,蜿蜒曲折的道路多达18处弯道,全程约10公里。跑步者的矫健身姿、步行者的悠然惬意、骑车者的风驰电掣,共同构成了亮丽的风景线,这里已然成为周边居民运动健身的绝佳胜地。

03

 

如果说走近陆埠水库,你感受到的只是秀丽的山水风光,那么你的旅程必定会留下遗憾。

其实,走近陆埠水库,不单单是为了体悟山水的灵动,还应该在亲近山水之时感受红色情怀。

是的,陆埠水库的四周,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传奇,许多地方浸润着革命先烈的鲜血。

陆埠水库上游的袁马湿地公园

陆埠水库的上游是一个叫袁马的山村,有着“养生福地”“阁老故里”的美名。在这个山村里,蓝天高远,白云飘飘,山溪流淌,还有翠竹、松涛、山风、炊烟、高过山头的风霜老树,新建的湿地公园里已挺起一片茂林,一到深秋,满目明亮的红。

但袁马在四明山区的赫赫有名,并不是因为这些风景,而是因为当年四明山上的抗日游击战。翻开余姚的革命史,就有关于袁马可歌可泣的一页。

19421010日晚,新四军三北游击司令部根据“坚持三北、开辟四明,在完全占领四明后,争取控制会稽山”的工作方针,由谭启龙、何克希率领司令部政治部机关人员、四中队和教导队的官兵向四明山挺进,于14日在石门遭到国民党慈溪警察大队200余人的偷袭。在何克希司令的指挥下,我军与之战斗,并取得了挺进四明山的第一场胜利。之后,司令部政治机关确定以袁马为中心,司令部、参谋部设在袁马大洋弄,政治部、四明专署设在离大洋弄不远处的横地塍,由此揭开了新四军创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帷幕。

离开袁马,沿袁毛线而上,很快就到了一个叫余鲍陈的山村。离这个山村不远,有一个叫草茅庵的地方,它就像一粒革命的火种,“点亮”了当年的整个四明山。

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在四明山区留下了不足百人的干部和工作人员,分散隐蔽在各地,坚持斗争。1946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以后,反动当局对四明山进行了大规模的“清剿”。当时分散隐蔽在深山里的同志紧紧依靠群众的掩护和支持,遵循“保存力量、等待时机”“依靠群众、依靠山地”的策略,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为了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疯狂“清剿”,1947511日,中共四明山工委在陆埠镇孔岙村附近的“集中公馆”召开会议。会议提出了“从隐蔽坚持转变为发展游击斗争,尽快创建主力武装,用军事打开局面”的指导方针,决定把分散在四明地区的各县武工队集中起来,建立一支四明武装。

1947515日晚上,在陆埠镇余鲍陈村西北山上的草茅庵,顾德欢、陈布衣、朱之光等领导同志及武装人员、地方干部,共70余人,集合在一起,举行了四明主力武装成立大会,组建了一支人民武装。这就是浙东革命史上著名的“草茅庵建军”。尽管这支队伍当初只有指战员43名,但它标志着四明地区的革命斗争从隐蔽坚持阶段转入积极发展游击战争阶段,对四明地区乃至整个浙东革命形势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04

 

陆埠人民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在陆埠水库下游的撞钟山上建了红色主题公园。

撞钟山位于陆埠镇南首,与兰溪流水相映,青山碧水,景色优美。在革命战争年代,撞钟山麓曾发生过悲壮的洋菜厂事件。1943430日,日伪军100余人,分两路偷袭驻洋菜厂的陆埠联乡自卫队,其中一股日伪军曾抢占撞钟山制高点,架起机枪,扫射自卫队驻地洋菜厂,自卫队员当场被打死1人,打伤1人,14人被捕,后又被铅丝穿过手掌,用船押至姚城,活埋于玉皇山。

撞钟山西麓还埋葬着在梁弄狮子山战斗中壮烈牺牲的王志祥(又名王履本)烈士。

陆埠水库下游陆埠钟山红色主题公园内的纪念碑

这一红色主题公园由陆埠镇离退休老同志发起,自1997年春至2006年先后投入资金260余万元,大部分资金由党员干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及相关部门捐助,分四期建成革命烈士纪念碑等。革命烈士纪念碑的碑名是抗日时期浙东区党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浙江省委书记的谭启龙亲笔题写的。该工程于200611月竣工,并正式定名为“陆埠钟山红色主题公园”,园名由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原省委书记薛驹同志题写。同年,它被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纪念革命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场地。

走近陆埠水库,走过的不仅是一片秀丽的风光,还有一段值得缅怀的峥嵘岁月。

 

                                                                        来源:余姚新闻网

 

 

 

回上层网页        回电商资源网站主页       搜索余姚企业电话号码      成人学历和证书考试网站      回忆当年悲壮的武汉抗疫


赞助《余姚电商资源网》又名《余姚经济信息网》
可长期刊登:企业闲置设备转让、公司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