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育桃李 耕耘结硕果 “幸福教育”为群众幸福“加码” 2025-07-18 08:35 来源: 姚界客户端 记者 韩宇雯 1986年,我们余姚,在全省率先宣布分批实施九年义务教育;1995年,跨入全国首批“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县(市、区)”行列;2000年,入选全省首批14个教育强县(市);2014年,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2024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评估……
扩容改造后的市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市教育局供图 40年风雨兼程,余姚教育锚定“打造幸福教育,培育阳明传人”目标,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均衡,以均衡提质量,以质量惠民生,从一株幼苗长成了参天巨木——从解决“有学上”的基础需求,到实现“上好学”的品质追求,再到构建“学有优教”的高质量教育生态,其间的每一步,都和着“幸福教育”跃升的节拍。 撤县设市初期的余姚,城乡教育差距悬殊,乡村校舍多为祠堂庙宇,城区学位“一位难求”。我市以“率先投入、率先整合、率先共享”破局,通过新建改建校舍,优化学校布局,开创“集团化办学”“教育联合体”等模式举措,打响了余姚教育量增质升的硬仗。 变化在一组组数据中更显真切:2020年以来,全市教育经费投入超105亿元,其中2024年达34.97亿元,是1986年的286倍;新增学位10530个,累计创建省现代化学校44所,位居宁波市前列。目前,我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231所,就近入读“家门口的好学校”成为现实。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余姚教育主动转身,实现“三个跨越”:高中段教育蓬勃发展,从1985年8所普高、1所职高到如今9所普高、5所职高,高中段普及率从16%跃升至97%,高校录取率从31%提升至95.1%;产教融合激活发展动能,职业教育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常设智能制造、交通运输、现代服务、财经商贸四大类专业,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等教育激发创新潜能,由浙江万里学院和余姚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浙江万里学院余姚校区终结了我市无本科院校的历史,“分校+研究院+产业学院”的组合拳,将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赋能。 从硬件提升到内涵深化,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育,在滚滚向前的时代浪潮中,余姚教育始终以奔跑的姿态,回应时代呼唤与人民期许。 近年来,教育系统积极探索“五育”融合新途径,将史前文化、红色文化、姚江文化等地方资源转化为育人“养料”。余姚中学新建了阳明文化传习馆,阳明小学构建起“致良知”德育体系;四明山红军小学开发的《四明山革命史》《浙东红村》等研学课程深受学生欢迎,由我市负责编写的先贤王阳明、黄宗羲2卷4册教材入选《浙江优秀先贤教育丛书》,并被纳入浙江省中小学地方专题教育教材目录。 此外,我市各中小学大胆探索特色品牌学校建设之路,进一步丰富办学内涵、凸显办学特色。目前,全市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5所(含幼儿园5所),肖东二小8年7获省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冠军;余姚技师学院获全国中职学校跳绳比赛冠军,陆埠镇中、陆埠二小获省中小学生跳绳锦标赛冠军;世南小学、余姚四中分别多次在DI全球总决赛、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大赛中斩获佳绩……“一校一品”为多元化、个性化教育增添了一抹亮色。 四秩风华,山水同歌。余姚教育这艘满载着万千学子梦想的航船,必将在教育变革浪潮中乘风破浪,激荡起奋进新时代的澎湃力量。
来源:余姚新闻网
|
回电商资源网站主页 搜索余姚企业电话号码 成人学历和证书考试网站 回忆当年悲壮的武汉抗疫
赞助《余姚电商资源网》
可长期刊登:企业闲置设备转让、公司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