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党员褚云波:发展竹产业 托起农民“共富梦”

余姚电商资源网 转载
 

 

 

90后”党员褚云波:发展竹产业 托起农民“共富梦”

20220608

  余姚新闻网讯 在陆埠镇,有一名“90后”党员褚云波,专业从事木制品加工生产十多年的他,今年开始将目光转向了竹制品加工,充分发挥我市南部山区丰富的毛竹资源优势,发展竹产业,延长毛竹产业链,从而带动竹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的客户集中在福建、江苏、深圳、安徽,根本不愁订单,货物供不应求。”余姚市迎濠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褚云波自豪地说,公司一般2天发一次货,昨天运走了60吨的竹帘,发往安徽、江苏等地。“我们企业之前一直是做木制品加工的,但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强,加上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木材资源短缺形势日趋严峻,许多木材加工企业都面临发展困境。”褚云波坦言,正当企业遇到发展“瓶颈”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嗅到了商机。

  当时他和朋友到四明山游玩时,发现山上许多毛竹枯死倒伏。“原来,因为村民卖毛竹不够工钱,竹子长期无人砍伐,导致慢慢自然死亡。”这件事给了褚云波很大的触动,“能不能进行毛竹加工,既可以把我们余姚那么丰富的毛竹资源利用起来,又能开拓新的发展业务,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有了这一想法后,褚云波开始到各地考察竹产品加工项目。

 

  今年2月,褚云波投入300多万元采购了60台机器,开始从事竹制品加工。“我们生产的产品叫竹帘,是一个半成品,属于毛竹的粗加工,之后再由其他外地企业进一步加工,最后制成集装箱板。”褚云波一边领着记者参观生产车间,一边仔细介绍道。“我们现在主要从鹿亭、梁弄、四明山、陆埠等地的毛竹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收购毛竹,这样毛竹的来源和品质更稳定,他们会组织力量把毛竹砍好,我们再安排车辆把毛竹运到厂里。”

 

  竹帘是怎么生产的呢?记者在现场看到,10多米长的毛竹到了厂里后,被锯成了一截截的,每截长度约2.5米;接着,工人将截好的毛竹放入机器进行“破竹”,形成了一条条细长的、薄薄的小竹片。竹片需要进行20个小时以上的高温烘干处理。最后,工人将一捆捆的小竹片放入另一台机器,随着机器的“隆隆”作响,棉线自动缠绕,将一条条排列整齐的小竹片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竹帘。

  “我们公司目前每天要消耗毛竹50吨左右,按照每吨500元到600元的收购价,每天最少能带给老百姓25千元的收入,给老百姓带来看得见、摸得到的好处。”褚云波说,目前公司长期合作的毛竹大户有30多户,带动毛竹种植户100多户。光竹帘加工这一产业,预计公司就能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

 

  在调整经营方向前,褚云波跑了相关部门,对我市的毛竹种植情况进行了调查,全市共有竹林面积约33万亩,仅陆埠镇就有6.2万亩。“我们通过收购毛竹、加工成竹帘,提高了毛竹的附加值,既解决了村民毛竹销路难问题,提高了山区村民的收入,又解决了周边群众的就业问题,目前我们公司共有50名工人在从事毛竹加工,妇女居多,她们每月平均收入有8000元以上,大大增加了家庭收入。”

 

  “在发展竹产品加工的过程中,我要感谢陆埠镇政府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褚云波说,因为厂区面积有限,毛竹堆放需要场地,企业面临困境。了解到企业实际需求后,该镇农业农村办党员干部马上实地走访,帮助企业寻找合适场地。同时,该镇农业农村办加大指导帮扶力度,协助该企业申报创建成为宁波市农业龙头企业。根据陆埠镇出台的最新农业补助政策,对农业企业和个人当年销售本镇毛竹2000万斤以上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当年毛竹深加工设备投入2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竹产品加工有市场、有潜力,加上政府关心、政策加持,我创业更有底气了!”褚云波激动地说。 下一步,褚云波打算继续加大设备投入力度,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将设备投放在村民家中,让村民就地取材、就地加工,省去中间运输、加工环节,让村民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我有信心把竹子这一产业做大、做强、做活,让竹山变成‘金山银山’,带动老百姓在共富路上越走越踏实!”褚云波信心满满地说。

 

                                                                                                                                                                                                                                               编辑:夏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