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马渚镇斗门村       余姚电商资源网整理

余姚市马渚镇斗门村办事处电话0574-62480069 邮编 315450
62466628   62466653


   斗门村位于马渚镇东大门,东接阳明街道,南接姚街弄村,西至庙前村,北接马槽头村。区域面积4.5平方公里。   
   村有原斗门村,九功寺村两个行政村于2001年5月合并而成。全村有大成房、山前、中胡、里胡、桑家、黄巷、大戴家、小戴家、菁江山、河东、河西、高街沿、马巷、毛家13个自然村。全村有农业户数1315户,人口3530人,外来人口3500人,常住人口7030人。


首批浙江省善治示范村名单   入选省级引领型农村社区

 

 

运河边的村庄|斗门村:悠悠古闸见证变迁 文明乡风续写新篇

2025-03-17   来源: 姚界客户端      记者 李培妮

马渚镇斗门村,因穿村而过的虞余运河而闻名。这里水陆交通便利,为村庄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斗门村因运河而生,也因运河而兴。”昨天,斗门村党总支书记魏国平向记者介绍,“运河不仅带来了便利的交通,更带来了繁荣的商贸和丰富的水资源。”

据《余姚县志》记载,斗门村原名“陡门”。“陡门”这个名字不仅反映了村庄的地理特征,也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南宋时期,这里因运河的便利而成为重要的商贸集散地,过往船只络绎不绝,村内商贾云集,热闹非凡。随着时间的推移,“陡门”逐渐演变为“斗门”,但其因运河而兴的历史渊源始终未变。

斗门村的“爱国增产水闸”

村内现存的“爱国增产水闸”建于1952年,70多年过去了,依然屹立在运河边,见证了斗门村的发展变迁。斗门村内还保存着斗门老闸、斗门新闸等水利设施,这些水利设施不仅用于航运,还用于灌溉和防洪,为村庄农业生产和村民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近年来,斗门村在保护历史水利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村内河道管理和保护,通过在河道内安装增氧机,达到净化水质、改善人居环境、保护运河的效果。

斗门村的运河风情步道

运河不仅为斗门村带来了交通上的便利、物质上的富足,更赋予了村庄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斗门村以运河文化为依托,实施了一系列文化设施项目。运河文化广场、运河风情步道、运河大舞台等设施的建成,不仅提升了村庄的整体风貌,更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让更多人了解斗门村的历史和文化。”魏国平表示,“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让古村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斗门村的运河大舞台

在斗门村,运河水静静流淌,滋养着这片古老的土地,也孕育出独特的乡村文明。胡氏是斗门村的大姓。1918年,胡氏先贤胡莲荪捐资创办了马渚镇求实小学,并留下“崇德重教,爱家兴业”的家训。百余年来,“崇德尚善”的风气在斗门传承不息。

如今,胡氏子孙们每年都会通过特殊的聚会,践行先祖崇德之家训。2014年,斗门村里胡片的35户胡氏人家发起成立了胡氏道德基金会。这些年,胡氏道德基金会累计捐资25万元左右,用于村庄河道改善、水利设施提升、道路拓宽、祠堂修复等工程。逢年过节,基金会还会向困难老人送去慰问金,为优秀学子提供奖学金。

在胡氏族人的影响下,斗门村劲吹文明乡风。每年,该村都会组织开展“斗门好人”评选活动,表彰那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展现出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村民。这些“好人”有的是乐于助人的邻里楷模,有的是敬业奉献的基层工作者,还有的是孝老爱亲的道德典范,他们的故事在村里口口相传,成为村民学习的榜样。

截至目前,斗门村共有1位村民获评“宁波好人”,6位村民获评“余姚好人”。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肯定,也是斗门村文明建设成果的生动体现。

未来,斗门村将继续深化“好人文化”建设,通过设立“好人基金”、建设“好人长廊”等方式,进一步弘扬正能量,让文明之花在运河边常开不败。

 

来源:余姚新闻网

 

       


斗门村:精心打造村民“精神家园”

发布时间:2020/09/10

 

图为农民俱乐部和田园党建综合体标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云霞

  余姚新闻网讯(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云霞)错落有致的农村庭院、平整干净的乡间道路、绿意盎然的健身步道……置身马渚镇斗门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丽、和谐的新农村画卷。“文明浸润乡土,文化滋养乡情。在我们这,文化正改变着村民的生活习惯,文明乡风让村庄越变越美。”斗门村党总支书记魏国平说。

  近年来,斗门村以创建全面文明村为契机,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强公共文化建设,精心打造“十分钟文化体育活动圈”,提升村民文明素养,真正让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美起来,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斗门村先后荣获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卫生村、宁波市全面小康村、宁波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余姚市“道德银行”示范村、余姚市“美丽村庄”等称号。

  党建+文化,打造田园党建综合体。来到斗门村,该村村委会大楼对面“党建文化主题田园”几个大字格外显眼,“党在我心中”“促党风、正家风、带民风”等红色标语与田园绿景相映成趣。2018年年底,该村投入200多万元,建成田园党建综合体,丰富党员教育活动内容,营造党建文化氛围。在党建文化主题田园内有个“议事亭”,亭内每月议事一次,小到邻里纠纷,大到村发展规划,是该村探索农村基层治理的新阵地。

  壮大集体经济,改善村居环境。近年来,斗门村党总支努力调整和完善村级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以工业商贸为主、多种经营为辅的多元化格局。该村成立鸿炜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300多亩土地由合作社统一耕种,通过分粮、分红等形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该村还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建造200多套村民联建房,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并开展道路提升工程、环境卫生整治等,美化村庄环境。

  加强文化建设,涵养文明乡风。斗门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为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该村先后建成文化礼堂、欢乐大舞台、家园馆、村文化体育健身中心等,丰富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该村文化礼堂建管并重,不断提升服务功能,获评宁波市四星级文化礼堂。近年来,斗门村累计投入1100万元建成运河文化广场和农民俱乐部,俱乐部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可以开展文艺汇演、体育健身和群众家宴等活动。该村结合“文明行动日”等活动,大力开展“优秀党员”“斗门好人”等典型人物评选,在全村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近几年,斗门村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去年斗门村成立乡贤理事会,乡贤积极响应,筹措资金13万余元,用于该村公益事业。斗门村先后涌现出“宁波好人”毛海宝、“余姚好人”胡鹤鸣、“最美马渚人”韩丽仙等,并有21人获得“道德绿卡”。今年年初,该村新乡贤不仅主动向村捐款捐物20万余元,还向结对单位贵州省望谟县坡头村捐赠助学金4万元;疫情期间,该村党员、村民积极参与一线卡口值守,还捐赠防疫物资,奉献爱心。

 

                                                                                                                                                                                (来源:余姚新闻网-余姚日报 编辑:鲍飘)

 

 
回上页 
     


斗门村:升级村民“菜篮子”
鼓起集体“钱袋子”

发布时间:2020/12/10  

      余姚新闻网讯(姚界客户端记者 张云霞)“原来的菜市场又脏又旧,周围乱糟糟的,现在村里投入资金重新改造了菜市场,以后我们买菜更舒心了!”马渚镇斗门村村民对下个月即将重装开业的菜市场充满了期待。

 

  斗门菜场建成已有11年,基础设施较为陈旧,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村民反映强烈。“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今年5月,该菜场的承包权到期后,斗门村将菜场承包权收回,并多方筹措资金启动实施斗门市场提升改造项目。该项目于9月份开工建设,原计划于11月初完工,但由于前期建设招标、施工缓慢等原因,迟迟无法完工。

  今年117日,斗门村顺利完成换届选举,选举产生新一届党总支委员5名委员,其中新进班子成员2名。魏国平以高票继续当选新一届党总支书记。“‘菜篮子’工程是村里的一项民生实事工程,我们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事。”魏国平和新一届班子成员迅速行动,把加快推进斗门菜场改造提升工程作为最重要的“开门一件事”。新一届班子首次开会就专门研究如何加快项目进度,要求施工方安排多线施工、交叉作业,制订并严格落实每日施工计划。同时,新一届班子成员发扬“5+2”“白加黑”精神,每天到施工现场查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并每周召开“碰头会”,协调解决消防、排水等具体问题。不到1个月时间,该项目顺利完成“收尾”。

  在斗门菜场施工期间,为了满足村民买菜和摊贩销售农副产品的实际需求,斗门村投入50余万元,利用菜场旁边的停车场搭建了两处钢棚,并落实了两名临时菜场管理员管理周边交通秩序。因临时菜场的钢棚挡住了部分村民的小门,魏国平和新一届班子成员多次上门向村民做好解释工作,引导村民支持配合工程建设。在施工期间,因铺设污水管道,施工队挖断了弱电线路,导致菜场二楼的住户无法使用电视机和网络。了解情况后,魏国平马上联系了供电部门,及时接通了临时线路,解决了村民的生活所需。

 

  据了解,斗门菜场改造提升工程投资约300万元,建筑面积1200余平方米,共设100余家固定摊位和50余家店铺经营户。该菜场目前正在创建省三星级农贸市场,已成功争取上级资金100万元,其余资金由斗门村自筹。该工程于日前已完成竣工验收。待菜场承包权公开招标后,每年可增加斗门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左右。为减少菜场外商铺经营户和菜场内部摊户的矛盾,斗门村积极与市场监管部门对接,共同做好商铺经营户的思想工作,将商铺经营户的销售范围确定为小商品零售,营造良好有序的市场环境。

 

                                                                                                                                                                                      (来源:余姚新闻网 编辑:夏丽霞)

 

 

     

电商有关的介绍
 

(排列不分先后)

 
         
         
         
         
         
         
         


餐饮及农家乐信息

     
名称 业主 地址 联系方式 名称 业主 地址 联系方式
               
               
               
               
               
               
               
               
   

 

或者是关于旅游的主图再放一张

特殊商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