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桥畔话大隐

2025-06-19      来源: 姚界客户端      颜文祥/文     鲁银华/

《余姚日报》版面图

这里富庶,这里秀美,这里丰富着你对美好人间的想象;这里绿意盎然,这里清流潺潺,这里充实着你对世外桃源的向往。这里就是大隐,镶嵌在四明山东北麓的一颗明珠。大隐不大,在它33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上,处处流光溢彩,绽放着别样的精彩。

姚江蜿蜒而过,生生不息的涛声拍打着城山这一古渡。“闻昔句章县,江城面水隈。如何鸡犬地,一望尽蒿莱。”句章城已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但作为浙东第一个先民聚居的城垒,至今仍在大隐闪耀着2500多年前的文明之光,那棵矗立在谢山庙前的千年古樟可以作证,大隐,这个美丽的家园,千百年来一直人杰地灵、生机勃发。

隐溪,作为大隐的母亲河,经过“五水共治”的洗礼,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清澈,孝子董黯汲水奉母的故事流芳百世,比长命山上九龙抢珠的传说更加动人;白岩溪流过茂林修竹深处,峥嵘岁月里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在芝林村浙东临委驻地革命史迹陈列室落地生根。

踏着一块块闻名遐迩的大隐石板,听着尚书公园内水碓吱吱欢唱的歌谣,我们沿着隐溪溯流而上,从中国最大的玉文化旅游风景区——天下玉苑出发,跨过学士桥、金刚溪万年桥,遇见谢山庙与大应农庄,登上仙人石台,深入仙人洞,经过每一个村落、每一幢老宅、每一口古井、每一棵老树,一种丰厚、一种深邃、一种悠远交织着大隐的清丽,镌刻着岁月的印记。一幅陶渊明笔下“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画卷徐徐展开,闪现其中的还有一代代名贤隐士的身影,秦汉时的夏黄公、晋代天文学家虞喜、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北宋大学士舒亶、南宋大吏汪大猷,在这里寄情山水,留下妙句佳篇,有的甚至定居终老。于是,这个“孝子故里、养生福地”又有了浓浓的隐士文化和学士文脉的气息。清人有诗:“此亦四明真福地,当年曾隐夏黄公。”大隐之名由此而来。

学士桥风光

01

此刻,我正站在学士桥上,阳光打在我的身上,也打在桥下隐溪的清波上,风吹清波,映照着两岸百姓日常生活的烟火气。这座石板桥是那样普通,却又如此不平凡,它是我市现存最长的古桥梁之一,至今已近千年。

隐溪之水来自四明山东北麓,溪流因山而名,当地人习惯称之为隐溪河。在四明山区,这样的溪流比比皆是,但隐溪赫赫有名,因为孝子董黯汲水奉母的故事与它紧密相连。

东汉时期,有位孝子叫董黯,是大思想家董仲舒的后代。到了董黯这一代,已家徒四壁,只剩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有一天,母亲生病了,躺在床上咳个不停,想喝娘家隐溪的水。而隐溪离家很远。为此,董黯每天天还没亮就背着两个木桶去隐溪挑水。喝了隐溪的水,母亲竟然痊愈了。之后,董黯每天都去隐溪挑水,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刺骨的冬天。东汉延光三年(124年),董黯被汉安帝敕封为孝子。

董黯去世后,人们为他盖了董孝子庙,还把隐溪改叫“慈溪”,以溪名县,慈溪县名由此而来。大隐镇原属慈溪县,195410月,行政区域调整,大隐划归余姚县,成为余姚的东大门。

舒亶雕像

隐溪溪面宽阔,为了方便两岸百姓来往,隐溪上建了不少石桥,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学士桥。据光绪《慈溪县志》载:“学士桥,宋元祐年间初建,北宋舒亶学士居此。”现存桥身是清咸丰四年(1854年)捐资重建的,桥中孔东侧及南端东西两侧镌刻的“清咸丰四年捐资重修”字样可以佐证。

学士桥处于隐溪的中下游,由北宋时期帮助王安石推行新法的舒亶出资修建。舒亶是大隐舒夹岙人,宋治平二年考中进士,后常年在外地为官。有一次回乡省亲,看到乡亲往来隐溪赶集很不方便,便出资修建了这座桥。因为舒亶死后被追赠为龙图阁直学士,后人把这座桥称为学士桥。

历史上,舒亶才华横溢,也颇有争议,因为当年弹劾苏轼等人曾遭后人诟病,但他出资建桥造福桑梓的义举是值得赞许的。

因为学士桥,这个村庄叫学士桥村。史料上是这样描写学士桥的:这是一座石砌平板多孔桥,南北走向,全长70.3米,桥宽1.96米,除两岸桥堍外,共有桥墩14个、桥孔13个。后来因为修路需要,桥堍被填,现只存9个桥墩、10个桥孔了。桥墩用规整的条石错缝砌叠,西端砌成分水尖状,起到剖水分流的作用,遇山洪时能减轻排洪的阻力。桥面两边铺以4米至6米不等的长条石,中间镶嵌长方形石板,桥板上镌刻“五福捧寿”“平升三级”等有吉祥寓意的图案。桥面两侧不设栏杆,桥南端用条石铺砌石阶,缝隙间自生自灭着几丛野草,给石桥增添了野趣。整座桥两端呈微弓形向上游弯曲,使洪水往中流直泻,以缓解洪水对两边堤岸的冲刷。

学士桥结构古朴、造型别致,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建桥近千年来,虽经风雨侵蚀和多次洪水冲击,除换过几块桥面石板外,桥身至今巍然屹立,成为隐溪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今天,后人为了纪念舒亶的义举,在桥的北侧立了舒亶雕像,雕像下面的石刻和旁边的石碑用寥寥数字简单地介绍了舒亶的生平和学士桥的由来,西面是新修的廊亭,这廊亭叫学士长廊,由10根圆木支撑,两旁各有一排长凳,供村民和游客休闲或观景之用。

02

沿着隐溪北下,在一个叫“城山”的地方,溪水汇入姚江。城山是学士桥村的一个自然村,虽然现在只有百来户人家,但因为曾有一座城山渡,在大隐历史的卷帙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要追寻大隐的历史,可以从这座古渡讲起。

这段时间正在进行下姚江大隐段整治工程,古渡边的亭子已夷为平地,只剩下一个具体的方位。滔滔东去的姚江水把古渡往日的繁华写在水上,交给江底沉寂千百年的卵石和沙砾。但在大隐镇政府编著的《话说大隐》中,我还是见到了古渡的遗迹。如果没有史料作证,没有人敢说这古渡当年是中国的九大渡口之一。

在史实的记载中,城山曾是古越国句章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姚江的水面特别平静、宽阔。逆流而上,不远处是中华文明摇篮之一的河姆渡;顺流而下,是有着“因渡口而生、因渡口而兴”美誉的半浦古村。江的对岸,是江北慈城的王家坝。宋宝庆《四明志》记载:“古句章县在今(慈溪)县南十五里,面江为邑,城基尚存,故相传曰城山,旁有城山渡。”史料记载,城山渡亭柱上有这样一副对联——尧舜江畔,历代古亭映河山;越郡野渡,千秋遗迹忆句章。

我站在城山的姚江边,江面上偶有运输船“突突突”驶过,一切是那么平静,有着清代诗人叶金胪《舟过城山渡》时“水天三面阔,眼界是一时空”的景象,但谁知道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呢?

确实,面对如今宁静的古渡口,我们无法想象当初的人声鼎沸。这正像清代那位姓郑的诗人在《句章故城》中所写:“峭壁巉岩古渡滨,句章遗址渺荒堙,山峰北去生云乍,江水东来拍岸频……”昔日的古渡在今天已小得了无痕迹了。但不管怎么说,我绝对相信,这里有过自己的辉煌,有过自己的灿烂。姚江可以作证,离此地不到4公里的河姆渡遗址可以作证,城山当年是越国的一块繁华之地。在《余姚市地名志》上有这样的一段记载:“村南有城山,孤峰突起,三面姚江环绕,襟山带水,为古句章城。”而199512月,文物工作者在城山渡北岸发现了12座周代至晋代的古墓,出土的文物和地方志上的记载为这个古句章城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不过,如今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句章故城遗址,位于对岸的王家坝村,文献和考古表明,句章故城始建于战国,秦汉至两晋时期为古句章县,东晋末年因战争废城。

句章始见于《史记·东越列传》:“遣横海将军韩说出句章,浮海从东方往。”而句章城最早出现在《宋书》中:“晋安帝隆安四年,孙恩入会稽杀卫将军谢琰,十一月,刘牢之率众东征屯上虞,使刘裕戍句章城。”这里的“章”通“彰”,乃表彰之意,是希望子孙后代知道自己的霸业、功绩。句章城始建于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为越王勾践建造。

勾践建造句章,是为了表彰其吞吴称霸的功业。北魏阚驷《十三州志》记载:“越王勾践之地,南至句余。其后并吴,因大城句余,章伯功以示子孙,故曰句章。”其实,勾践建造句章,更是为了拓殖东部海疆,当年设在城山的句章港实为军港,勾践之所以在姚江畔建造句章,是因为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相传,勾践东巡到姚江畔江北慈城王家坝一带,发现此处地势较高,不易被海水侵袭且平坦,就决定在这里建造一座城。但沧海桑田,到了晋朝,句章日渐荒废,人烟稀少。东晋隆安五年(401年),孙恩的起义军攻破句章,该城从此化为废墟。唐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将句章县分为姚州和鄞州,句章县制也消失了。实话说,句章作为仅数千人口的边陲小城,在史书上并不起眼。但对宁波来说,句章意义非凡:它是宁波历史上最早的城市,更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原始雏形。

今天,无数史实向我们显示同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城山这个自然村作为句章故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过自己的繁华与辉煌!如果你现在登上村南的城山,西望四明山,峰峦叠翠连绵,俯视姚江,江面平静如镜,正如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黄宗羲在《四明山志》中说的“其山东面如惊浪,一条流水如句章”。现在,姚江流过城山渡,显得那么缓和,像一位温和慈祥的母亲,轻抚着两岸的村庄,滋润着两岸的父老乡亲。

03

学士桥与城山渡彰显着学士桥村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个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里,还有一个国家级4A景区——天下玉苑。白墙黑瓦、小桥流水,一切欣欣向荣的样子,这是今天的学士桥村,从一个有着故事的历史中走来,又走进一个崭新的故事。

学士桥村的变化也是如今大隐镇全域旅游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大隐镇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山水生态资源及特色农业基础,坚持“旅游+”融合发展理念,将文化、体育、农业等元素融入全域旅游发展,通过举办登山大会、“我在大隐过大年”以及“隐溪河畔”系列活动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内外游客聚焦大隐、畅游大隐,让“山水大隐”品牌越唱越响。

双溪口水库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今天,行走在大隐的山水间,绿树与翠竹摇曳着天高云淡,峻岭与奇石绵延着山清水秀,我们会发现如诗如画的风景总在身边。春的繁盛,夏的浓郁,秋的绚丽,冬的洁白,四季如画。楼房林立,檐角飞扬,古色古香;桃红柳绿,瓜果飘香,文化礼堂里回响着欢声笑语;更有双溪口水库碧波荡漾,大应农庄花团锦簇,浙东小九寨清溪欢唱。在这里,“无处不精心、无处不精细、无处不精美、无处不精彩”,风如山一般翠绿,水如风一样清爽,连那阳光也是绿的,呼吸着雨后的清新空气。天地万物间,洞天福地里,心中自然就会亮起一泓明净,在时光的朗照下,悟出宁静致远的一种惬意。

一位哲人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片风景,如何让这片风景深远、美丽,需要自身的修养,更需要大自然的滋润。在大隐,或一个人,或一家人,或一群人,不论在春夏秋冬,在清晨黄昏,还是在风和日丽中,在山岚雨雾中,听溪水潺潺,品瀑布仙茗,书句章春秋,呼吸于天然氧吧之间,到处皆诗意,随时有物华,驻足、休憩、邂逅、遐想、品味、留恋,那一颗颗被物欲敲击得有些焦虑与不安的心,会悄然平静,更会生出一份出离俗尘的从容。

而这份从容,来自大隐山水的滋润,更来自大隐人文底蕴的内化于心。行走大隐,诗意弥漫,令人心旷神怡!

 

               来源:余姚新闻网

 

 

回上层网页         回电商资源网站主页       搜索余姚企业电话号码      成人学历和证书考试网站      回忆当年悲壮的武汉抗疫



赞助《余姚电商资源网》
可长期刊登:企业闲置设备转让、公司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