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秘诀

20210602


余姚电商资源网
转载

 


领克汽车余姚工厂生产车间。 中意宁波生态园管委会供图

  余姚新闻网讯(姚界客户端记者 施虹吉)近日,在宁波召开的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2020创业创新风云榜颁奖会议上,我市交出高分答卷,以考评总分143.5分、排名第一的成绩入围“优秀区县(市)”名单。

  据介绍,该考评表的考核内容聚焦“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以及重点任务,突出了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等投入产出目标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质效提升、创新投入、试点示范改革、要素保障等内容。该考评表分别从8项内容对宁波各区县(市)、功能区进行考核,其中,我市在工业增加值、制造业税收、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排名第一。

  制造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也是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我市取得这项成绩离不开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搭好高质量发展“大舞台”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把制造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接力实施“工业强市”“创新强市”等系列战略举措,工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1.2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56.75亿元,增长了513倍。自“十三五”以来,举全市之力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

  抓牢方向强质效,我市以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认真落实宁波产业争先、科技争投等行动,组织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试点示范市等重大举措,实现了制造业量质双提升,我市被评为2020年度创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考核优秀单位、宁波市培育“246”产业集群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单位,去年位列全国创新百强县第5位。

  抓准重点强集群,我市以创建智能经济先行示范区为主目标,以“两园两区两镇”为主阵地,以吉利整车制造等重大项目为主抓手,推动“35”千百亿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市战略新兴、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连续三年居宁波第一。

  抓好企业强主体,我市持续打好“350”企业培育、“单项冠军”等系列组合拳,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激发。去年,我市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企业总量位居宁波首位。

  抓优环境强服务,我市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等改革举措,用心推出“金融超市”“土地超市”等创新做法,去年“四送一增强”入选省争先创优最佳实践案例,为宁波首个,居2020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县第5位。

 


舜宇集团生产车间。
姚界客户端通讯员 叶阳

  企业唱出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企业是我市制造业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我市聚焦企业主体作用发挥,并全力培育“大优强、小特精”的企业集群。例如舜宇集团、甬矽电子、江丰电子、贝隆精密、瑞华康源、德昌电机等一批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迸发出强大的动能。

  为聚力壮大企业集群,我市以构建龙头企业+关键配套企业链式化培育模式,推动大中小企业在工业设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例如舜宇集团通过近37年的发展,在实现自我增长的同时,带动全市27家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形成了产值420亿元的舜宇产业链生态。

  数字化制造是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贝隆精密持续实施智能化改造,投入6000多万元引进牧野等国际先进设备,使用MES等信息化软件,实现设备、数据互联互通,居国际先进水平,在智能化数字化发展上走在了前列。在推进数字产业化上,瑞华康源为全市企业做出了榜样,近年来瑞华康源深耕物联网智慧医院建设,推动药品管理、耗材管理等医疗流程实现全链规范化、智能化、便捷化,成为了国内医疗物联网领域的龙头企业。

  科技创新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活力。我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联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如德昌电机,公司近三年研发费用平均占营业收入的3.2%以上,研发引才占研发费用的25%2020年研发费用达6693万元,目前拥有4支专业的产品研发队伍,产品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了企业的核心驱动力。此外,要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去年,我市共收集“卡脖子”核心技术、关键材料等52项,目前已解决14项,新增补50项,现共88项。力争到明年,实施重大技术公关项目12项以上,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0项以上,如江丰电子,其研发的核心产品半导体溅射靶材填补国内空白、打破美日垄断,一举在芯片靶材领域冲进全球第一梯队,企业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关键要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狠下功夫。大力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加快形成与创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相匹配的产业基础和产业链体系。加快培育壮大机器人产业等一批“新星”集群,积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我市聚力扩大有效投资,把抓有效投资作为制造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更大力度、更高质量投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今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速要达到13%以上,新增工业投资110亿元以上。一方面,在招商引资上狠下功夫。今年1~4月,我市新增签约项目24个,总投资99.58亿元。另一方面,在项目建设上狠下功夫。如甬矽电子一期从签约到落地开工仅用了3个月,仅6个月后,甬矽电子首批封测项目成功下线,18个月后,甬矽电子实现盈利,用实际行动跑出了“甬矽速度”。

  当前,产业全域治理是全宁波的一项重点工作,我市把产业全域治理与零散企业和村庄整治结合起来,与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整治结合起来,与低效用地整治结合起来,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腾出新空间。同时,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

  社会弹好高质量发展“协奏曲”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氛围。一方面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商会、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帮助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开拓内外市场、维护经营秩序,整体提升行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大力弘扬“崇文崇德、开明开放、创新创优”新时期余姚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全社会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精益求精的浓厚氛围。同时,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奖励激励机制,对坚守实业、专注主业,具有突出贡献的制造业企业和企业家、科研创新团队,在政治上给待遇、经济上给激励、社会上给荣誉。各地各部门当好带头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营造尊商、安商、富商的社会氛围。

 


甬矽电子生产车间。
中意宁波生态园管委会供图

  模范生姿态探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随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市要以争先创优进位的奋斗姿态,在全国、全省、全宁波的坐标体系中,找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方位和奋斗目标,力争到2025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建设成效显著,成功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全省一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下一步,我市要努力做到规模总量求进位,制造业规模和速度保持较快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在全省排位努力实现进5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进75,光电信息、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家电产业规模均超千亿,新材料、机器人、高端装备等产业均超百亿。其次要实现短板弱项求补齐,力争新增千亿级企业1家、百亿级企业3家、50亿级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宁波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实现倍增,亩均工业增加值和税收达到宁波中上水平。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生产设备数控化率等核心指标,以及国家级单项冠军总量走在全省前列,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5%以上,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比超30%,培育形成四大标志性产业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持续提升。

  同时,要强化协同、压实责任、勇于担当,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叠加形成“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的滚雪球效应,加快构建一流产业发展新生态,形成有冲劲的企业、有担当的政府、有氛围的社会。

                                                                                                                        (来源:余姚新闻网-余姚日报 编辑:夏丽霞)

 

 

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