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厉害了!钢筋加工中心来了位机器人“同事” 2023-12-19 16:31 来源:姚界客户端 记者 沈彦汝 12月18日下午,记者在梁周线高架1标段的钢筋加工中心看到,室内弧光闪闪、火花四射,火热的焊接氛围和室外的寒风加冬雨形成鲜明对比。现场忙碌的不止有工人,还有一位特殊的“电焊工”——机器人“MOTOMAN”。
工作中的机器人 机器人“MOTOMAN”的面前有两个工作台,它正在右侧工作台“埋头”作业,完成一个焊点后,焊枪丝滑地移动到下一处,焊枪枪头旋转灵活。完成一整个墩柱钢筋箍套的焊接作业只需两分钟,随后机器人就沿着轨道移动到左侧工作台继续重复作业,两名工人取下右侧焊接完成的墩柱钢筋箍套,放上新的钢筋箍套组件,如此循环往复。 施工单位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余姚项目部的副总工程师王玉安告诉记者,项目中高架墩柱数量较多,钢筋箍套规格十分统一,焊接工作属于相对程式化的固定作业,于是项目部就想到了引入机器人来节省人工。 据王总工介绍,工作台上负责定位钢筋箍套的胎架结构形式是按照钢筋箍套结构专门定制的,可以确保定位准确。焊接时,机器人通过阀门控制汽缸,将钢筋箍套紧紧压实,随后即可根据设定程序进行自动焊接,实现可靠、稳定、长时间的连续焊接作业。
以前,墩柱钢筋箍套的焊接作业环节需要两名工人配合搬料、安放及压紧,再由一名持证上岗的电焊工负责施焊,平均每天最多加工80组箍套。自上月中旬机器人“MOTOMAN”上岗后,只需两名工人从事简单的搬料、安放工作,剩下的全部交给机器人,一天可以生产约240组箍套。 “效率是原来的三倍,人力省下三分之一,焊接的质量还比以前高。”王总工向记者介绍,机器代替人工避免了“手抖”造成的误差,钢筋箍套之间紧密无缝隙,焊缝饱满且焊接质量稳定。 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这是我市交通工程中首次运用机器人焊接技术。
来源:余姚新闻网
|
回上层网页 直接回网站主页 报名升学历拿文凭 了解各种资格证书考试信息 回忆当年武汉抗疫大会战
赞助《余姚电商资源网》又名《余姚经济信息网》
可长期刊登:企业闲置设备转让、公司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