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9 09:02
为了采收新鲜的花生,凌晨两点半,王文艳就和工作人员一起下地干活了。结束后,她看着点点星光与远处浅红色的朝霞,低头发布了当天朋友圈第一条内容:“16人,3小时,100箱,500斤,在清晨最水灵的时候,把白嫩嫩的花生摘好、包好交给客户,最棒的团队就是突击任务的时候,一个都不掉队。”
王文艳在田间劳动。 2021年3月,和旅游行业打了20年交道的王文艳主动转型,在梁弄镇横路村建起了占地150亩的四明山耕生态农场。创业伊始,她就给农场定下了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和激素的“四不用”目标,并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把土地划分为三大块,50亩种植水稻、50亩种植水果、50亩种植蔬菜。 经过几年的探索,王文艳逐渐从“农场小白”成长为阔步迈向乡村振兴的“新农人”,但她始终保持着对土地和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自从和脚下的这片土地打起交道,我明白了万事万物都有规律。其实,植物和人一样,在天气热的时候要‘遮阳’,天冷时要‘添衣’。”王文艳说,长时间面对自然、接触自然,自己的心态也变得更加坦然。农作物“四不用”,意味着纯天然、意味着农产品的外表不那么“好看”。“我们采用最传统的种植方式,像青瓜、花生等,会有很多虫咬过的痕迹。”王文艳一边笑着介绍,一边展示刚刚收获的葡萄,“这些巨峰葡萄和野葡萄一样,果实不是很饱满,甜度也不是很高,但却是纯天然的。” 得益于农场“四不用”的天然环境,在巡田过程中,繁星点点的夜晚、忽明忽暗的萤火虫、吱吱作响的螽斯,让王文艳一下子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现在的孩子能够接触到大自然的机会很少,既然梁弄有如此干净自然的环境,为什么不能让他们一起来感受呢?”于是,一个开设“仲夏奇妙夜”自然探索课程的想法出现在她的脑海中。 “这还是我第一次在野外看到萤火虫呢,真好看!”“快看,那边有一只正在发光!”……夜幕降临,在四明山耕生态农场,小朋友们正在放飞他们亲手培育的萤火虫。作为独树一帜的夏日活动,“仲夏奇妙夜”已连续举办了3年,也在孩子们的心底埋下了亲近自然、探索自然、保护自然的种子。 “一人富不如一起富”。这几年,王文艳积极帮助村民销售桑葚、玉米、樱桃、杨梅等果蔬,并通过“四明山耕”共富工坊助农直播间和“四明山耕”小程序等线上平台进行宣传推介、直播带货,为农户的优质农产品开辟新的、更为广阔的销售渠道,占据新的市场。同时,通过为传统特产更新包装、开展农产品深加工研发,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助力村民增收致富。不仅如此,王文艳还组织团队对村民进行免费的技能培训,开展“比、学、晾、晒”活动,更新农民的生产观念,提升农民的技术水平。 “现在,老一辈种田人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很多年轻人又不愿意投身农业。”王文艳期盼着能有更多有知识、懂技术、有情怀的“新农人”加入,“目前,我们正在创办青创基地,已经有宁波工商职业管理学院的6名学生开始2个月的学习。”王文艳说,目前,农场也与宁波大学人文传媒学院达成合作,希望能通过更多的形式培育“新农人”队伍,续写农业新篇章。
来源:余姚新闻网
|
回上层网页 直接回网站主页 成人继续教育 了解各种资格证书考试信息 回忆当年武汉抗疫大会战
赞助《余姚电商资源网》又名《余姚经济信息网》
可长期刊登:企业闲置设备转让、公司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