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埠耐糕   舌尖上的年味记忆


 

陆埠耐糕:舌尖上的年味记忆

2023-02-02 09:34 来源:姚界客户端 记者 张云霞 编辑 徐坚

      春节假期里,位于陆埠大街上的传统糕点作坊“稻艺糕坊”生意火爆,顾客盈门,女店主鲁王维忙得脚不沾地,一会儿要招呼客人,一会儿要继续制作手中的各类糕点。

图为鲁王维正在销售耐糕。记者 张云霞摄

      “春节前后是最忙的时候,每天光耐糕就能卖出100多个,你看,我爸妈和几个亲戚都过来帮忙了!”鲁王维和记者说着话,手里的活却一点没耽误,她麻利地在一个盆子里揉粉。“我们只有正月初一休息了一天,这几天每天忙得只能睡四五个小时。”

      “耐糕是我们陆埠的一道传统糕点,以前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吃耐糕的习俗。现在做的人少了,但每个陆埠人的童年记忆中都有耐糕的独特滋味,对很多陆埠人来说,耐糕的味道就是浓浓的年味。”鲁王维今年38岁,是陆埠镇石门村人。她说,在她小时候,尝过外婆和妈妈做的耐糕,那香甜软糯的味道让她印象深刻。

      陆埠耐糕是我市的非遗美食项目。以前,耐糕在陆埠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不但是农忙时节上山下田劳动所带的主要点心,更是逢年过节、造房上梁、婚丧嫁娶的必备食品。“耐糕”的名称也很有讲究,耐糕的原料以糯米粉和粳米粉为主,吃了以后使人不觉得肚子饿,能耐饥,所以称为“耐糕”;“糕”与“高”是谐音,饱含着当地百姓对生活年年高的祈愿。

      “做耐糕看起来简单,但要把耐糕做得好吃是一项技术活。”鲁王维说,用料上,糯米和粳米的比例要恰到好处,糯米太多容易粘牙,糯米太少又会导致干硬。和好粉后,将化开的老红糖水慢慢倒入粉中,用双手揉搓米粉块,让其充分融合。最重要的一步是搓粉,就是将粉块倒入筛板上,用手慢慢搓,将一个个小粉块搓成细腻的红糖米粉。最后,将筛好的米粉装屉铺平,分割成块状,撒上自家做的糖桂花,再加以几颗红枣点缀,让耐糕不仅好看,而且吃起来有一股桂花的清香。接下来,耐糕就要经历一场与水蒸气的奇妙邂逅,用大火隔水蒸十多分钟,蒸的时候无须盖盖子,可以看到耐糕在水汽蒸腾下慢慢湿润,变成咖啡色。

      “米粉要前一天晚上就和好,不然第二天做起来根本来不及。”鲁王维说,因为自己喜爱美食,所以她一直就有开一家小吃店的梦想。如今,她除了做耐糕,还做其他各式糕点,比如米馒头、年糕饺、松花团、灰汁团、大馒头、满月团、粽子、春卷等等,这样一来,店里生意就更忙了,有时候凌晨四五点,她已经在店里忙碌着。

      “陆埠这家店才开了4个多月,大家对传统糕点的热情很高。”鲁王维说,之前她在余姚城区江南新城小区附近开耐糕店,“可能风俗习惯不一样,耐糕在我们陆埠更畅销,而且把店开在陆埠,平时还有父母和亲戚来帮忙,我更省力了。”

      据了解,鲁王维平时还在微信朋友圈“吆喝”,通过微信朋友“接龙”的方式销售自家的糕点,将糕点送到余姚城区的自提点。“因为我们品种多样,所以微信上的订单量也不少,多的时候微信上一天有1000多元的销售额。”鲁王维笑着说。

      “耐糕怎么卖?”“大的40元,小的28元,热的马上可以吃,冷了家里热一下,也很方便。”看到顾客上门,鲁王维热情地介绍道。“那我买一块大的,一块小的。”看到刚出炉的耐糕还在冒着热气,这名女顾客忍不住用手掰了一小块,品尝起来,“这个好吃,买回去当点心、当早饭都不错。”

      春节里,陆埠大街上人来人往,到“稻艺糕坊”里的顾客也是络绎不绝。“耐糕给我一块。”王阿姨一边说,一边手机扫码付钱,“阿拉每年过年都要买耐糕,老的传统习俗不能丢。”王阿姨笑呵呵地说。

                                                         

回上层网页     直接回网站主页     报名升学历拿文凭     了解各种资格证书考试信息      回忆当年悲壮的武汉抗疫


赞助《余姚经济信息网》又名《余姚电商资源网》
可长期刊登:企业闲置设备转让、公司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