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青春刻刀守护百年佛雕技艺 2025-06-26 来源: 姚界客户端 记者 李培妮 “笃、笃、笃……”在陆埠佛雕技艺宁波市级非遗传承工作室,“90后”佛雕手艺人陆浩腾正伏身雕刻。木槌起落间,木屑簌簌落在围裙上,一尊弥勒佛的衣褶在刻刀下渐显神韵。这位“佛雕五代”传人曾执意报考土木工程专业,却在大二暑假时望着父亲陆建波花白的头发,突然读懂了“传承”二字的分量。
陆浩腾正在为作品打砂纸。 传承的第一课,便是“打砂纸”——用砂纸反复打磨已经精雕好的作品。“开始的一年半时间里,我爸只让我干这个。”陆浩腾摩挲着掌心的旧伤疤笑道。父亲陆建波的严苛近乎“固执”:“磨得越多,才懂佛像的比例、神韵。” 最初,陆浩腾对着砂纸和木料根本坐不住,还不时刷着手机。直到有一天,当他发现砂纸能磨出木料的“呼吸感”,内心才渐渐沉淀。一年半的打磨时光,不仅磨平了木料的棱角,更磨掉了一个年轻人浮躁的心性。现在的陆浩腾,非常享受在工作室里安静打磨一个作品的感觉。 然而,从砂纸到刻刀,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每一刀从哪里下,力度如何掌握,选择哪一把工具,对他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平刀斜入45度,手腕要像流水般自然。”的肌肉记忆,是无数道伤口换来的默契。“只有日复一日的练习,形成肌肉记忆,才能得心应手。”
传承的接力棒,也递到了姐姐陆若圆手中。当弟弟在雕刻台前端坐时,她正为一尊观音像贴着金箔。姐弟俩分工明确:陆浩腾负责从选料打坯到雕衣纹的“硬功夫”,陆若圆专攻漆艺贴金箔的“细活儿”。这种配合源于无奈——随着老匠人凋零,全手工佛雕的工序链条濒临断裂。“机器能刻出千篇一律的衣褶,却刻不出让人心动的眼神。”陆浩腾指着一尊佛像的双目,“这边的眼睛雕完,必须当天刻完另一边,只有这样,佛像的神态才能连贯。” 在机械雕刻冲击的当下,姐弟俩的工作室仍坚持“全手工+新灵感”。他们从古籍中提炼唐代佛像的线条,在宋代山水画里寻找衣纹笔意,还会定期去外地考察,研究其他作品的可取之处。 在樟木香混着生漆味的工作室里,姐弟俩的身影映在窗前。陆浩腾的刻刀正勾勒菩萨的璎珞,陆若圆用羊毛刷轻扫金箔的余屑。当同龄人在都市追逐潮流时,他们用木槌与刻刀对话,让千年佛雕技艺在“90后”手中,有了青春的温度。
来源:余姚新闻网
|
回上层网页 回电商资源网站主页 搜索余姚企业电话号码 成人学历和证书考试网站 回忆当年悲壮的武汉抗疫
赞助《余姚电商资源网》
可长期刊登:企业闲置设备转让、公司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