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范志铖  将越窑青瓷技艺发扬光大


非遗传承人范志铖:将越窑青瓷技艺发扬光大

2023-01-04 14:21 来源:姚界客户端 记者 俞丽丹 编辑 李翔

越窑青瓷是中国瓷器的母亲瓷。在河姆渡越瓷坊,有一位“90后”青年范志铖,传承父亲范江明的青瓷烧制技艺,坚守初心,与“瓷”同行,用自己的青春力量将越窑青瓷技艺发扬光大。

范志铖出生于1997年,他的父亲是河姆渡越瓷坊的坊主范江明。范江明从事工艺品美术已有30余年,是宁波市工艺美术大师、首届浙江省工艺美术优秀人才。在父亲的熏陶影响下,范志铖从小就对陶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后他就跟随父亲一起经营越瓷坊,从事越窑青瓷烧制,从采集原料、拉坯成形、修坯到上釉、烧制等,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技艺逐渐精湛。

范志铖烧制的作品

“我从小跟在父亲身边,他制瓷,我就在一旁‘玩泥巴’,注定与青瓷有着难以割舍的缘分。”范志铖笑着说道,青瓷是非常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深深爱上了制瓷。

为了获得更多专业系统的制瓷知识,范志铖先后前往江西景德镇、浙江龙泉学习陶瓷艺术,学成回来后,便一头扎进作坊,采土、淘洗、拉坯、修坯、施釉、烧制……“在景德镇我专门去学习了陶艺方面的相关技巧和知识,龙泉青瓷的工艺特点跟越窑青瓷比较接近,而且现在的龙泉青瓷已经形成了产业链,所以去那边进修的氛围是比较好的。”为了学好技艺,范志铖每天都与泥土打交道。

范志铖正在检查烧制的杯子

虽然从小耳濡目染,但是范志铖坦言,制作陶瓷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我现在还要每天练习拉坯三到四个小时,虽然累但还是要日复一日地练,两三天不练手就生疏了,每天练习才能够达到比较好的程度,打好基础是要下苦功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言。”范志铖说,拉坯是制瓷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这是工艺中智慧和技巧的体现,定位、开孔、提拉、放形,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是不容轻视,艺术的东西容不得有一丁点的瑕疵。

制作一件越窑青瓷,要经历采集瓷土、提炼坯料、配制釉色、拉坯修坯、入窑烧制等几十道工序。“从最开始的采集原料,到拉坯后修出一些棱角或者说弧度的修坯,把它烧到800多度的陶,再上釉,釉就是我们看到的一些陶瓷外面光滑的玻璃质感的东西,上完釉后再烧成1200多度,最终形成了瓷器。”一道道工序,对于年轻人而言需要有一颗沉稳的心。

“我比较喜欢安静,平时能够沉得下心去做手工艺。这个文化是需要传承的,借助我爸搭建的平台,让自己的制作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去悟出制瓷的奥妙。”范志铖说,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多的是付出后的收获,“比如说我想做一个花瓶,想做什么样子的,就能做出什么样子,当自己的作品出来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还会想办法做得更好一点,和一些大师级人物的作品去比较,了解差距,然后去一步一步地提高。”

在范志铖看来,青瓷中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制作瓷器是学古、习古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他笃定前行、不言放弃,收获了精神上的满足。

范志铖正在记录数据

“非遗传承最好的样子,是这份温暖的手艺即使穿越千年,也仍然能在我们手中得到延续。”父亲范江明的这句话让范志铖牢牢记在心中,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传承的意义。

自开始经营越瓷坊,范志铖致力于弘扬越窑青瓷传统技艺,不遗余力地宣传青瓷文化,将越瓷坊打造成集销售、旅游、研学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体验馆,让游客、学生了解青瓷文化和制作过程,参与青瓷的拉坯工序,感受制瓷工艺的绝妙,真正体会到青瓷文化的绚丽灿烂。

去年以来,越瓷坊持续开展青瓷研学活动,现场手作教学,在做好越窑青瓷传承的同时,开发越窑青瓷伴手礼,融入本土文化,让越窑青瓷有了创新与发展。

“现在越来越多人会去守护这种传承,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去了解青瓷文化,爱上这门传承千年的传统技艺,窥见越窑青瓷的文化魅力。”范志铖用自己的青春力量让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图在这里

 

                                                                                                                                                                               来源:余姚新闻网


 

回上层网页     直接回网站主页     报名升学历拿文凭     了解各种资格证书考试信息      回忆当年悲壮的武汉抗疫大会战


赞助《余姚经济信息网》又名《余姚电商资源网》
可长期刊登:企业闲置设备转让、公司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