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单鲁文:扎根蔬菜地,在乡村振兴路上逐梦 2024-06-05 08:58 姚界客户端 记者 俞丽丹 清洗、漂烫灭菌、风干沥水、速冻、包装……近日,在位于小曹娥镇的余姚新顺食品有限公司果蔬精深加工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对一筐筐青刀豆进行加工。
“这批青刀豆是出口订单,所以我们要对其进行冷冻加工处理。首先要进行分拣,然后进入无菌区进行清洗和漂烫灭菌。从蔬菜采摘到冷冻,整个过程要控制在10小时内。另外,在-40℃环境中快速冷冻后的蔬菜必须存放在-18℃以下的低温环境中,以锁住蔬菜中的营养。”该公司负责人单鲁文向记者娓娓道来,“当前正是青刀豆上市的季节,也是公司最忙碌的时候,生产线每小时产能可达5吨,每天运行17个小时左右。” “90后”单鲁文是小曹娥镇新生代企业家、“曹娥后浪”的代表。大学里就读种子种苗培育专业的他,2013年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接管了父亲创立的小曹娥镇裕绿蔬菜专业合作社,并积极探索合作社发展新模式。在他的努力下,合作社由原本单一的收购模式转变为“从育种到销售、从种子到筷子”的一体化蔬菜种植产业全链条发展模式。而他自己也从一名“新农人”成为了当地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在兴业富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些年来,单鲁文依托新技术、新设备,让传统农业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他从外地引进新基质、全面推行全程机械化栽培配套技术、应用自动化智能控制设备等,让原本只有12亩大棚,年育苗量不到2000亩的基地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标准化生产基地320余亩、设施温室大棚80余亩,年育苗量超过1.4万亩的现代化蔬菜育苗基地。 在发展蔬菜种植产业的同时,2019年,单鲁文创立了余姚新顺食品有限公司,进入净菜加工领域。去年,他又投入1300余万元新建速冻蔬菜加工流水线,年净菜加工产量可达8500多吨。速冻蔬菜加工基地的建立,不仅给单鲁文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据统计,单鲁文每年向当地农户收购蔬菜7000多吨,助农增收600万余元。 “一人富不如一起富”。为了带动更多农民致富,2023年,单鲁文在公司内成立了共富工坊,为周边农户提供农产品加工、冷藏、销售等服务,吸纳长期工、短期工120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的西兰花收获季节,该公司还会在小曹娥镇及周边乡镇设立20多个西兰花分切粗加工点,可提供700多个就业岗位。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依靠科技创新。我会继续深耕农业,用科技引领智慧农业发展,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我也会发挥自己的力量,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我相信,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单鲁文这位扎根田间的“新农人”,正用自己的青春与力量,把对农业的热爱写进田间地头。
来源:余姚新闻网
|
回上层网页 直接回网站主页 报名升学历拿文凭 了解各种资格证书考试信息 回忆当年悲壮的武汉抗疫
赞助《余姚电商资源网》又名《余姚经济信息网》
可长期刊登:企业闲置设备转让、公司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