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数则

 

晚稻种子处理及化学除草技术意见

一、种子处理

可选用11%氟环精甲100毫升加水600-700毫升制成药浆后拌25公斤稻种,均匀搅拌晾干后,机插秧盘可直接干籽播种,后期必须保持基质湿润,直播田拌匀晾干后常规清水浸种催芽;也可选用4.23%甲霜种菌唑400-500倍液或者25%氰烯菌酯+25%咪鲜胺2000倍液(即25%氰烯菌酯和25%咪鲜胺各1毫升加水2公斤,恶苗病带菌率高的稻种可适当提高咪鲜胺的浓度)浸种,先搅拌均匀形成药液后,再浸入干种子搅拌均匀,捞去上浮瘪谷,并遮阳避光。浸种时间:常规稻种浸48小时,杂交稻酌情缩短浸种时间,捞起沥干后不冲洗直接催芽、播种。

鸟雀为害重的地方,可在催芽后播种前,每5公斤稻种加35%丁硫克百威20克拌种,拌种前必须保持谷种表面湿润,充分拌匀后播种,要防止鸡、鸭等家禽误食拌药后的种子。

二、化学除草

(一)秧田:播种塌谷后当天,亩用17.2%苄嘧哌草丹250-300克。催芽播种的秧田,还可在播种后第2-4天,亩用40%苄嘧丙草胺60/亩,加水30公斤/亩均匀喷雾,施药时必须保持土壤湿润,喷药后保持秧沟有水,秧板湿润。

(二)直播田

1、清除老草:翻耕前7-10天,亩用30%草甘膦400毫升,加水30公斤均匀喷雾。

2、土壤封闭:催芽播种塌谷后2-4天,亩用30%丙草胺(含安全剂)100毫升+10%苄嘧磺隆15克,或者40%苄嘧丙草胺60/亩,加水30公斤均匀喷雾,施药时必须保持土壤湿润,田面不能有积水,用药后保持秧沟有水,田面湿润。特别注意,种子必须先催芽再播种。

3、茎叶处理:

在稗草2-3叶期(播种后10-12天),亩用2.5%五氟磺草胺50-60毫升+10%氰氟草酯60毫升,或者17%五氟氰氟草适量,或者10%惡唑氰氟120-150毫升,加水30公斤均匀细喷雾,喷药前排干水,喷药后第2天复水并保持5-7天,以水控草。阔叶杂草较多的田块,混用48%灭草松100毫升或46% 2灭草松75毫升/亩。

(三)移栽大田

移栽后5-7天,机插及抛秧田亩用50%苄嘧苯噻酰50-60克或37.5%100克,手插移栽大田亩用30%20克,拌尿素适量均匀撒施,施药后保持薄水层5-7天。

(四)补治措施:对前期失治的田块,仍可按茎叶处理的方法进行补治,随着施药时间推迟,草龄增大,应适当增加用药量。水竹叶、矮慈姑等恶性阔叶草较多的单季稻田可用3%氯氟吡啶酯50毫升/亩进行防治。

三、注意事项

1.秧苗4叶前,禁用二氯喹啉酸。

2.稻田使用除草剂,施药适期内宜早不宜迟,要求做到田块平整,耙田后2天内播种移栽,药前排干水,均匀喷雾,不漏喷不重喷。

3. 10%惡唑氰氟使用时需谨慎,其不能与吡嘧磺隆、苄嘧磺隆、24氯等混用,不可机动低容量弥雾,亩兑水量需30公斤以上均匀喷雾,杂交稻慎用。

4. 46% 2灭草松应在秧苗4叶期以后使用,避免产生药害现象。

5.喷施除草剂应在无风或微风的条件下进行,特别是飞防,要防止药液飘移引起其他作物药害。

 

                                                                                                                                                                                               余姚市农业农村局     0506

 

 

 

 

关于地方标准《千层塔扦插技术规程》、《千层塔林下栽培技术规程》征集意见的公告

http://www.yy.gov.cn/art/2024/5/21/art_1229136657_4391013.html

 

 

 

高温期间蔬菜管理要点

进入夏季,天气转热,农户要抓好以防高温、防病虫和肥水调控为重点的蔬菜田间管理及秧苗培育工作,确保夏季市场供应和下茬蔬菜正常生产。建议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1.采用遮阳措施。高温天气提倡采用遮阳网覆盖大棚顶部挡强光、降高温等保护地栽培措施,防止高温灼苗,减轻不利影响。有条件的基地可在大棚四周覆盖防虫网隔离害虫。

2.加强肥水管理。要充分发挥微蓄微灌系统的作用,尽量集聚细小水源,于清晨、傍晚适时灌溉。畦面覆盖结合根外施肥,喷施磷、钾肥,增强蔬菜植株抗高温能力。按照薄肥勤施的原则,及时追肥,促进蔬菜植株生长,宜采用肥水同灌即肥水一体化技术。叶菜类蔬菜宜以微喷灌水调温确保植株的水分供给,减轻高温危害。

3.加强病虫综合防治。高温伏旱季节蔬菜病虫害主要以疫病、霜霉病、青枯病、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虫、烟粉虱、蚜虫、黄条跳甲、美洲斑潜叶蝇、豆野螟等为主。应及时清除病虫残株,采取翻耕晒畦、高温闷棚、灌水浸田或土壤消毒处理,降低病虫源基数;应用防虫网覆盖、杀虫灯、昆虫性诱剂、色板诱杀及植物诱虫等防控技术,减少农药施用次数和使用量。在病害发生初期、害虫低龄期选用,高效低毒农药或生物农药防治,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确保蔬菜质量安全。药剂防治宜在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防止植株药害,保证作业人员安全、谨防中毒。

4.抓好秋菜播种育苗。蔬菜苗床地应尽量保持土壤湿润状态,连续高温干旱天气除每天早晚浇水外,可间隔3-5天于傍晚浇灌一次跑马水(水灌至与沟平后排干余水),有条件的应采用微喷灌技术进行降温、增湿,改善蔬菜秧苗生长环境。棚外喷灌降温可于中午进行。对于播种的叶菜类可覆盖遮阳网,防止高温暴晒,以利于保墒和出苗。果菜类及花菜、甘兰等秋菜育苗宜采用穴盘和持水性好的轻型基质,防虫网上增加遮阳网覆盖,以起到降温保水作用。定植前一周揭去遮阳网和防虫网进行渐进高温炼苗,提高菜苗移栽大田后的成活率、缓苗速度、抗旱能力。

 

                                                                                                                                                                                      余姚市农业农村局              0606

 

 

 

 

早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当前早稻即将破口抽穗,正是早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预计今年早稻纹枯病中偏重发生。

一、发生情况

1、纹枯病:65日田间初见发生。612日调查,丛发病率5%、株发病率1.29%。当前我市已经入梅,雨水雨日明显增多,气温偏高,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非常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蔓延,特别是直播稻,播种量大,田间密度高,纹枯病容易重发。预计纹枯病将迅速上升,必须切实做好预防工作。

2、稻飞虱:白背飞虱灯下虫量少,未出现迁入峰。部分田块虫量较高,以白背飞虱为主。612-13日调查,平均虫量4.0万只/亩(0.6-12.4),其中白背飞虱3.6万只/亩,灰飞虱0.4万只/亩,平均卵量4.2万粒/亩(0-20.2)。

3、二化螟:一代二化螟田间虫量差异极大,个别失治漏治田块二化螟残留虫量高,虫龄乱。612-13日阳明、马渚、牟山、三七市等地调查,平均枯鞘丛率4.16%0.56-21%),株率0.68%0.04-3.75%)。个别重发田块枯心率达15.2%,必须及时做好补治工作。

4、稻瘟病:梅雨季节已经来临,集中降水增多,稻瘟病潜在流行风险大,中早39等感病品种应在破口初期及时做好预防工作。

二、防治意见

1、防治策略:预防纹枯病,兼治白背飞虱、叶蝉,失治漏治田块补治二化螟,白叶枯病老病区和稻瘟病感病品种及时做好预防。

2、防治时间:617-19日。

3、防治药剂:

①10%嘧菌酯75毫升+70%吡虫啉4/亩;

②30%肟菌戊唑醇40 毫升+70%吡虫啉4/亩;

③19%啶氧丙环唑70毫升+70%吡虫啉4/亩;

④32.5%苯甲嘧菌酯40毫升+70%吡虫啉4/亩;

⑤24%噻呋酰胺20毫升+70%吡虫啉4/亩;

⑥30%苯甲丙环唑25毫升+70%吡虫啉4/亩。

上述药剂各任选一种,加水30-45公斤均匀喷雾。二化螟前期失治漏治田块残留虫量较高,危害较重,应立即做好补治工作。老病区预防白叶枯病可再加入40%噻唑锌60毫升或20%噻菌铜100-130毫升或3%噻霉酮60-100毫升/亩。老病区的感病品种预防稻瘟病再加入75%三环唑30/亩。

及时做好农药废弃包装物和废弃农膜的回收,杜绝乱扔乱弃。

 

                                                                                                                                                                                                      余姚市农业农村局   0614

 

 

 

 

及时抓好水稻白叶枯病的预防工作

一、发生情况:

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危害较重的细菌性病害,主要通过风雨、露水、灌溉水等传播,台风暴雨后易流行成灾,水稻受害导致叶片干枯、秕谷增加、米质下降,一般减产10%-30%,严重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白叶枯病在我市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面积逐年增加,部分田块发病较重,特别是姚江两岸地势低洼地区。近期受梅雨带影响,我市出现持续性强降雨天气,据余姚市气象台预测,今明天阴有大雨局部暴雨,地势低洼地段易出现积涝渍害风险,老病区和感病品种白叶枯病潜在流行风险大。水稻白叶枯病田间菌源充足,传播速度快,防治难度大,重在预防,因此受淹田块和感病品种要及时用药全面预防,对于老病区及周边田块要进行重点防治,以防止扩散和蔓延。

二、防治意见:

1、防治策略:老病区单季稻及周边田块应在分蘖末期、孕穗末期提前做好预防,台风暴雨过后也应立即进行预防,如若田块受淹,及时排水后再施药1-2次。

2、防治药剂:

40%噻唑锌60毫升或20%噻菌铜100-130毫升或3%噻霉酮60-100毫升/亩。

上述药剂任选一种加水30-45公斤均匀细喷雾,建议在傍晚防治白叶枯病,避免早晨有菌脓时打药,避开高温时段,注意用药安全。同时做好田水管理,防止串灌、漫灌,引起病害蔓延。

及时做好农药废弃包装物和废弃农膜的回收,杜绝乱扔乱弃。

 

                                                                                                                                                                     余姚市农业农村局           0625

 

 

 

 

单季稻二代二化螟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由于一代二化螟中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部分早稻田残留虫量仍然偏高,预测二代二化螟中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主要危害单季稻,发生期接近去年。

一、发生情况:

1、二化螟:

灯诱:牟山点629日出现蛾峰,诱蛾量为180只;临山点629-71日出现蛾峰,诱蛾量为270只;朗霞点629日、74日出现蛾峰,诱蛾量分别为67147只;阳明点74日出现蛾峰,诱蛾量为143只。性诱:三七市点74日出现蛾峰,诱虫量为15.7/诱捕器。预计78日左右田间将出现二代二化螟卵孵前峰。目前,单季稻田间枯鞘已经出现,主要集中在单双混栽区早插早发的一类型田块,尤其是杂交稻。73-74日牟山、临山、马渚、阳明、朗霞、低塘等地单季稻调查,平均枯鞘团22.3/亩(0-303),平均枯鞘丛率0.88%0-10.61%),平均枯鞘株率0.18%0-3.01%)。早稻收割在即,二化螟将继续迁移到单季稻危害,预测田间枯鞘将会继续增加。

2、稻飞虱:今年褐飞虱迁入期较去年明显提前,灯下初见为530日(去年为721日),田间初见为620日(去年为724日)。田间白背飞虱、灰飞虱、褐飞虱混发,74日马渚、朗霞、低塘等地单季稻调查,平均百丛虫量298只(33-810)。由于稻飞虱繁殖能力强,易暴发成灾,务必高度重视,做好防控工作,压低发生基数,减轻后期防控压力。

二、防治意见:

防治策略:主治二化螟,兼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叶蝉、稻蓟马。单季稻播栽期长,水稻长势长相参差不齐,加上二化螟趋嫩绿产卵习性,造成二化螟防控难度增大。据调查观测,早插早播一类型单季稻为目前重点危害田,应根据早插早播早防治的原则,因地制宜开展防控工作。

防治时间与对象:第一次:78-10日早插早发单季稻防治一次。

第二次:717-19日所有单季稻普遍防治一次。

防治药剂:

①10%阿维甲虫肼100毫升+50%吡蚜酮20/亩;

②25%乙基多杀菌素12+50%吡蚜酮20/亩;

③34%乙多甲氧虫30毫升+50%吡蚜酮20/亩。

上述配方任选一种,虫量高的田块或抗性高的区域应再加适量阿维菌素,加水30-45公斤/亩均匀喷雾,施药时田间保持寸水以提高防效。采用无人机防治的,用足药液量,确保防效。药后要及时做好防效调查及补治工作。必须早晚用药,避开高温时段,确保人身安全。

及时做好农药废弃包装物和废弃农膜的回收,杜绝乱扔乱弃。

 

                                                                                                                                                                                余姚市农业农村局   0705

 

 

 

第三代甜菜夜蛾发生及防治技术意见

一、发生情况

第二代甜菜夜蛾成虫灯下虫量714日突增以来仍在持续上升,今日蛾量为72(23年蛾峰为718日,蛾量125头;22年蛾峰为715日,蛾量117);而性诱剂下无明显蛾量。

另据本站及小曹娥测报点18日调查,当前田间豇豆、毛豆、辣椒、叶菜类等作物都有不同程度危害,其中毛豆危害最重,平均株害率6.5%,幅度0%-16%;田间害虫以低龄幼虫为主,占83.3%

二、防治意见

今年入伏后气温高,极有利甜菜夜蛾的发生和繁殖,预计甜菜夜蛾偏重发生。各地应根据种植的作物和虫情,分类进行防治。

1、防治时间:721-723日,隔7-10天再防治一次。

2、药剂选择:每亩可用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20毫升,或60/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0-40毫升,或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0毫升,或150/升茚虫威悬浮剂10-18毫升,或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4毫升喷雾防治;每亩药液量30-50公斤。

高温天须早晚用药,确保人身安全,并做到安全间隔期上市。

 

                                                                                                                                                                          余姚市农业农村局           0719

 

 

 

 

当前单季稻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一、发生情况

1.二化螟:二化螟虫量大,峰期长。灯诱:71-720日虫量持续较高,朗霞点累计诱蛾5772只,牟山点累计诱蛾3946只,临山点累计诱蛾3891只。预计7月底田间还将出现二化螟卵孵高峰。二代二化螟发生量大,田块间虫量差异极大,前期失治、漏治及药剂不对口、用水量少的田块残留虫量非常高,特别是杂交稻危害尤其严重。722-24日低塘、朗霞、阳明、三七市点调查,平均枯鞘丛率23.26%1.33-75%),平均枯鞘株率6.29%0.32-32.67%),重发田块枯鞘丛率达75%,枯鞘株率达32.67%。早稻收割后大量蛾子转移到单季稻产卵危害,必须高度重视,继续做好二化螟防治工作。

2.稻飞虱:今年褐飞虱灯下和田间初见时间比常年早约1个月,74日田间已普遍查见褐飞虱长翅成虫,去年同期未查见。当前田间白背飞虱、灰飞虱、褐飞虱混发,722-24日低塘、朗霞、阳明、三七市点调查,平均虫量1.1万只/亩(0.1-4.8)。预计田间虫量将进一步增加。稻飞虱繁殖力强,易爆发成灾,必须按照治三、压四、控五的策略,做好前期防治工作,以压低基数。

3.白叶枯病:由于连续多年发病,田间菌源非常充足。水稻白叶枯病重在预防,因此老病区应在台风暴雨前后立即进行预防,若田块受淹,及时排水后再施药1-2次。发病田块发病中心以及周边田块要进行重点防治。

4.纹枯病:近期闷热、高湿天气极易引起纹枯病发生流行,必须切实抓好预防工作。

二、防治意见

防治策略:主治二化螟、稻飞虱,兼治稻纵卷叶螟,预防纹枯病;老病区预防白叶枯病。

防治对象:单季稻。

防治时间:729-731日。

防治药剂:

二化螟:①10%阿维甲虫肼100毫升/亩;②25%乙基多杀菌素12/亩;③34%乙多甲氧虫30毫升/亩。部分插种早、长势好、前期失治的田块二化螟残留虫量高、虫龄乱,施药时适当增加药液量,再加适量阿维菌素以提高防效,药后及时检查防效并做好补治。注意轮换用药,延缓抗性产生。

稻飞虱:①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8/亩;

②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16毫升/亩。

褐飞虱对吡蚜酮已经产生较高抗药性,连续使用会导致褐飞虱严重发生为害,三氟苯嘧啶是目前防治褐飞虱的高效长效药剂,使用时要抓住水稻分蘖末期的关键时间点用药,剂型为水分散粒剂的产品,在施药时要先配母液,二次稀释充分搅拌,用无人机喷药的,每次加药液时须再次搅拌。

纹枯病:24%噻呋酰胺20毫升/亩。

白叶枯病:①40%噻唑锌60毫升;②20%噻菌铜悬浮剂100-130毫升/亩;③3%噻霉酮微乳剂60-100毫升/亩。每隔7天左右预防一次,连续用药2-3次。

上述药剂各任选一种,加水45公斤均匀喷雾。施药时,田间保持薄水层,防治时建议使用担架式喷雾器,用足水量,确保药液喷洒到稻株基部。

高温天气必须早晚用药,避开高温时段,确保人身安全。及时做好农药废弃包装物和废弃农膜的回收,杜绝乱扔乱弃。

 

                                                                                                                                                                                                       余姚市农业农村局             0726

 

 

 

回上层网页     直接回网站主页     报名升学历拿文凭     了解各种资格证书考试信息      回忆当年悲壮的武汉抗疫


赞助《余姚电商资源网》又名《余姚经济信息网》
可长期刊登:企业闲置设备转让、公司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