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姚有位“庄稼医生”,全心全意助农增收! 2023-09-18 16:59 来源:姚界客户端 记者 王文苗 编辑 魏士丁 “我今天掰了1500多斤甜玉米,卖了2700多元。”9月17日上午,在市甬舜农资公司泗门镇谢家路村南连锁店门口,夹塘村村民谢佰千高兴地说,“今年我种了2亩地的万农甜糯158玉米,总共卖了7500多元,这真的要感谢陈老师的全程帮助指导。”
谢佰千所说的陈老师,就是泗门镇农科站退休干部陈增灿,今年79岁的他是谢家路村人。1983年1月,在谢家路村小学担任民办教师的陈增灿被抽调到夹塘乡农科站,负责全乡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新的岗位上,陈增灿积极学习农作物品种、栽培、植保、土壤、肥料及环境保护等知识,并不断引进新品种、新农药、新技术,还深入农户家庭和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诊断农作物的病虫害,为他们提供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被农民们尊称为“庄稼医生”。
2005年1月,退休后的陈增灿开了一家农资供应店,在向附近农民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地膜、小农具等农用物资的同时,还积极传授农业技术和环境保护等知识,并走出柜台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农户提高种植管理水平,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原来我们这里只有单一的粮、棉生产,常用的农药也只有四五个品种,使用起来比较简单。但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农业的推进,现在我们常用的农药品种已经达到了一百多个,使用起来确实比较复杂。”陈增灿说,“尤其是当前农民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针对这个现状,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讲解农药品种、使用方法的关键要点,千方百计让他们掌握新品种农药和病虫害防治的要领,指导他们从不会配农药到会配农药,再到会混配农药,尽量减少因农药使用不当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为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近年来,陈增灿广泛收集各地的市场信息,积极选择引进了多种适合当地种植的用工省、成本低、效益高的“短、平、快”新品种经济作物。如:“浙农6号”毛豆、“86-1”地刀豆、日本大白蚕豆、“万农甜糯158”玉米等新品种,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拳头产品”。目前,这些新品种农作物除了谢家路村农民喜欢种植外,还辐射到小曹娥、临山、马渚等地,每年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万亩,不仅有力促进了农民的增产增收,还拉伸了农产品产、供、加、销的产业链。
陈增灿不但指导农民种植“短、平、快”的新品种经济作物,还积极帮助种植户解决农产品的卖难问题。近年来,他努力拓展销售渠道,主动对接销售终端,每年帮助农民把300多吨的毛豆、地刀豆、蚕豆和甜玉米等销往无锡、苏州、杭州、上海、福建、宁波等省内外市场,部分农产品还通过配送中心直接打入超市销售,解决了广大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农业要发展,改善农田环境也至关重要。近年来,陈增灿每年通过做好废旧农药瓶、农药袋和地膜等回收工作,引导农民结合“五水共治”“六清六净”等专项行动,积极开展农田环境整治行动,切实改善农村农田环境。仅去年,陈增灿就累计向当地农民回收农药瓶2.5万个、农药袋2万只、地膜11.5吨,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只要我还走得动,老百姓还需要我,我就一定会去他们的田间地头……”谈到今后的打算,陈增灿表示,他将继续发挥业务熟、经验多、见识广的优势,在擅长的领域不断拓展发挥作用,积极为农民增收致富想办法、做实事,在助力乡村振兴这个舞台上不断发光发热。
来源:余姚新闻网
试验田里来了“种子专家” “绿色画卷”活力迸发 2023-06-15 16:21 来源:姚界客户端 记者 张云霞 编辑 张诗茗 “这四块试验田加起来18亩左右,我翻耕了好几遍,施足了底肥、沟渠也清理好了,可算把你们给盼来了!”6月13日早上9点多,在马渚镇瑶街弄村的一块农田旁,52岁的种粮大户、梦园农场负责人杨国新握着宁波市农科院水稻育种专家金林灿的手,激动地说:“专家来了,我就放心了,您来给我指点指点!”
水稻育种专家和农技特派员正在田边指导农技工作 “我就是马渚人,老家在原来的青山乡,从事水稻种子研究培育已经41年,为家乡的农业发展做点贡献,我很开心……”金林灿一口地道的家乡话,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一同前来的还有对接马渚镇的宁波市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技特派员”陈惠云。“今年马渚镇在阿拉村建立了20亩的高品质稻米基地,有专家保驾护航、提供技术力量,阿拉发展农业的信心更足了!”瑶街弄村党总支书记魏君文说。简单寒暄过后,金林灿带着陈惠云一头“扎”进了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宁波市农科院水稻育种专家金林灿站在田边 “金老师,这块田种的就是你们培育的早稻新品种‘甬灿959’,侬看长势还好吗?”杨国新“小心翼翼”地询问。“这块田你应该插秧时间有点晚了,长得有点稀。”金林灿一眼就发现了“问题”。杨国新不好意思地说:“4月底的时候天气有点冷,秧苗的根发不出来,插秧时间推迟了点。”“水稻育秧最好还是在大棚里,露天育秧受天气影响大,秧育得早,插秧时间就提早,水稻成熟也早,一环扣一环,为下半年双季晚稻高产打好了基础。”听着金林灿传授的水稻高产“法宝”,杨国新连连点头。
仔细观察早稻新品种长势 宁软香85、宁软1号、嘉丰优2号、浙江杭优220、上师大19……这些都是宁波市农科院提供的晚稻新品种。接下来,杨国新要将这些新品种水稻秧苗机插入田,播种希望。 “培育这些水稻新品种一定要花点工夫、用点心思。”“水肥管理、防虫防病一定要格外注意,做好科学管理、精细管理,这样才能有一个好的试验结果。”离开这片希望的农田时,金林灿耐心叮嘱杨国新,“有什么技术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打电话、微信上找我,我会帮你解决!” 瑶街弄村是宁波市万亩星火稻米示范基地、农业部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这几年,该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在农旅融合发展、垃圾分类、凝聚新乡贤力量方面工作出色。今年3月份,记者走进瑶街弄村的“油菜花节”,感受了金色花海的魅力。时隔3个月,记者再次走进该村,广袤的田野孕育着无限的希望,美丽乡村活力迸发。 结束采访时,记者回望杨国新的承包田,田野里的早稻已经拔节孕穗,呈现一片翠绿色,充满生机,远处“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几个大字“印刻”在这“绿色画卷”中格外醒目、打动人心。
来源:余姚新闻网
|
回上层网页 直接回网站主页 报名升学历拿文凭 了解各种资格证书考试信息 回忆当年悲壮的武汉抗疫
赞助《余姚电商资源网》又名《余姚经济信息网》
可长期刊登:企业闲置设备转让、公司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