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厩岙深煮新芽

2025-04-01 09:42 来源: 姚界客户端 记者 陈福良

视频:https://www.yynews.com.cn/yy/202504/t20250401_5314243.shtml

“高冈茗草并兰生,制茗当如兰馥清。彻夜经营调火候,全家揉焙到天明。老夫倦睡两三觉,小鸟唤呼千百声。起瀹天泉香入口,建溪顾渚浪垂名。”这是黄宗羲的好友、明末学者郑溱写的一首茶诗——《家人夜制新茶》,它描写了郑溱全家到车厩岙山中采茶、炒制、凌晨煮山泉品新茶的艰辛和快乐。

翠竹掩映,溪泉淙淙;山花烂漫,环境优越。车厩岙位于河姆渡镇南部山区,这一带属于四明山余脉,海拔二三百米,多为沙质土壤,是茶树的理想生长之地。

千百年来,当地农民素有种茶、制茶传统,宁波历史上唯一明确记载的千年贡茶——“四明十二雷”就产于斯,自北宋问世以来,先后得北宋名士晁说之、南宋大学士王应麟、元朝庆元路(宁波)总管王元恭、清朝史学大家全祖望等大儒名士着墨誉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聪明勤劳的车厩岙茶农恢复生产了“四明十二雷”。不久,该茶获评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中国优秀文化名茶奖。恢复后的“四明十二雷”在继承传统的采制方式和品质特性基础上,与新的加工工艺融为一体,外形圆紧挺拔,锋苗毕露,纤秀似松针,色绿披白毫,冲泡后芽叶舒展似兰花苞初放,香高持久有兰韵,滋味甘醇,叶底嫩匀成朵,消费者好评如潮。

撷翠春风趁新烟,入市要争谷雨前。此后几年,当地政府部门因势利导,鼓励茶农先后开发了河姆渡野茶、史门丞相绿等名优茶。由于工艺独特、质量上乘,河姆渡野茶获得过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优质名茶奖,史门丞相绿获得了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已故著名茶专家庄晚芳教授当年在品尝了河姆渡野茶后欣然题词:“余姚瀑布山中茗,贡品禅香喜奏笙。众树间生茶得益,研制野珍人相迎。”

不满足总是向上的车轮。进入新时代,车厩岙中的茶二代、茶三代正在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以实际行动书写乡村全面振兴崭新篇章。

茶二代、茶三代既传承上一辈种茶制茶的“匠心”精神,保留传统炒制工艺,又善于使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努力实现两全其美,茶叶量质齐升。“我们从小就在茶园里长大,对茶叶怀有深厚的感情,一定要把上一辈打好基础的茶产业做大做强,让‘绿叶子’变成‘金叶子’。”这番话,表达了茶二代、茶三代的共同心愿。

河姆渡镇约有茶园1300亩,大多数在车厩岙中。每年三四月间,春雨如丝,新茶速生。雨过天晴,一众采茶女身背茶篓走向茶山。她们步履轻盈,穿梭在茶垄之间,用纤细手指采撷露华嫩芽……

这几年,当地名优茶队伍增加了七千春、河姆春等多个成员,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名优茶质量保证、产销两旺。不仅如此,茶二代、茶三代还借助网络,用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方式吸引粉丝,把流量变为留量,努力让车厩岙茶叶走向更远的地方,茶农实现共同富裕。

从来佳茗似佳人。如今车厩岙多只名优茶“破圈”“出圈”,香飘万里。前些年,内蒙古自治区两位茶文化爱好者在元代忽思慧所著的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中看到“范殿帅茶,系庆元路造进茶芽,味色绝胜诸茶”的记载后,几经转折打听,来到车厩岙中的茶叶基地考察,最终认定四明十二雷正是他们所要寻找的“范殿帅茶”……

远方客来茶当酒,车厩岙深煮新芽。

 

                                                                                                                                                                                                       来源:余姚新闻网

 

 

回上层网页        回电商资源网站主页       搜索余姚企业电话号码      成人学历和证书考试网站      回忆当年悲壮的武汉抗疫    


赞助《余姚电商资源网》又名《余姚经济信息网》
可长期刊登:企业闲置设备转让、公司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