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活力激荡 我市上半年多项数据领跑宁波

2024-08-22 08:36

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继续位居宁波各区(县、市)第一;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3.6%,高于宁波市平均值6.2个百分点;

完成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140家,第一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45家,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90家;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增加值超36.6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3%,增速居宁波各区(县、市)第一;

特色工艺集成电路产业链增加值超13.31亿元,同比增长36.4%,光学电子产业链增加值超57.9亿元,同比增长26.6%,均高于宁波市平均增速;

……

企业主体逐新而行、新兴产业加速奔涌,数字经济动力澎湃,这一组今年上半年的数据,生动而直观地描绘了我市科技创新的蓬勃景象。

工业4.0的浪潮汹涌澎湃,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围绕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契机,深度融入创新深化“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3”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15”即云智能计算与人工智能、微电子与光电子、大数据与信息安全等15大战略领域),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努力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将创新的澎湃势能加速转变成发展的强大动能,必须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把企业推到台前,让企业唱好主角。一直以来,我市持之以恒打造热带雨林式科技企业发展生态,市科技局协同税务、统计、市场监管等部门,梳理细化高新技术企业后备梯队培育清单,进行分类培育,从举办专题讲诊会到上门为企业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辅导,一企一策有的放矢,不间断跟进服务。上半年,我市完成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140家,第一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45家,居宁波第2位,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90家。

市科技局聚焦新材料、光电信息、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我市四大标志性产业链,强化科技创新需求导向,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科技项目攻关机制,挥舞创新旗帜,动员全市科研力量加快核心技术攻关。今年以来,我市共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征集4项、省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需求征集5项,全市首家创新联合体——以舜宇集团为龙头的光电信息创新联合体成立。

创新培优并非纸上谈兵,为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四链深度融合发展,市科技局深入推进各类科技合作对接,开展姚创联系列活动、科技赋能校企合作对接交流会,与高校建立全面深化校地合作工作机制,举办金融助科创银企专题对接,与银行建立科技金融合作机制。上半年,我市企业分别与江南大学、宁波工程学院等高校共建联合研发中心,设立宁波工程学院余姚技术转移中心,宁波工程学院博士团队入驻我市企业。

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持续的研发投入是企业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是修炼深厚内功的必修课。今年我市专门出台《余姚市规上企业三清零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分类分步引导和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研发体系建设,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上半年,我市121家规上企业实现研发费清零、占规上工业企业覆盖率提高6.9个百分点;79家企业实现发明专利清零、占规上工业企业覆盖率提高4.5个百分点;101家企业实现研发机构清零、占规上工业企业覆盖率提高5.8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市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3.91%,继续位居宁波各区(县、市)第一位。

下阶段,市科技局将持续强力推进创新深化‘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实施全域创新能级提升、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开放创新生态深化、创新人才集聚赋能、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五大工程,高质量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县域样板提供硬核科技支撑。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余姚新闻网

 

回上层网页     直接回网站主页     报名升学历拿文凭     了解各种资格证书考试信息      回忆当年武汉抗疫大会战


赞助《余姚电商资源网》又名《余姚经济信息网》
可长期刊登:企业闲置设备转让、公司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