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快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县市
2023-03-21 16:56 来源:姚界客户端记者 胡格格 编辑 鲍柯潞 “位居2022年度中国创新百强县第3位”“作为唯一县(市区)代表在2022年度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作交流发言”“成功入围国家创新型县(市)推荐名单”“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89.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3.8%,居宁波市第一……梳理我市过去一年创新工作,一份傲人的“成绩单”令人瞩目。 古城余姚,创新活力缘何如此强劲?细究其里,不难发现,近年来,全市上下在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强市”战略部署的基础上,对标对表全国一流,突出创新制胜导向,深化实施创新驱动首位战略,全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重塑区域创新架构,谋划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创新能级跃升发展,紧扣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科技企业培育、产学研一体化、创新生态优化上实现新突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科技支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县域是创新体系的“神经末梢”。为进一步强化我市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去年来,市科技局加快完善企业培育机制,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梳理出639家培育清单,分档分类开展专题辅导培训。过去一年,全市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48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74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9家,同比增长49.5%,增速创历史新高、居全宁波市第1,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580家,居全宁波市第二。 与此同时,市科技局开展了规上企业有“研发场地、研发人员、研发投入、研发项目”四有标准的全覆盖行动,推进规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修订《余姚市工程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引导有研发机构企业建设市级以上研发中心。去年,新认定余姚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78家、宁波级研发机构47家、省级研发机构21家。全市设置研发机构企业数达829家,居全省第2。此外,我市还出台了相关研发投入专项激励办法,通过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引导企业规范建账、科学统计,形成“研发活动—规范建账—备案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培育库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五步走。 鑫高益的“磁共振成像系统”设备成为宁波首个国家级创新医疗器械,省级余姚智能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获批创建,余姚市机器人研究中心被认定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是我们狠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三大‘利器’。”据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来,我市根据重点产业链培育方向,迭代编制重点产业链企业、关键产品、关键技术“三张清单”,列出8大领域47项关键核心技术,支持龙头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揭榜攻关”。同时大力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载体提质增效,不断健全完善“引、用、育、服”紧密衔接的工作体系,形成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双促进”的局面。仅2022年,我市立项宁波市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0个;共申报国家级人才4人、省级人才11人、省级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3项,总数创历史新高;立项“姚江英才项目”14项,已累计培育上规企业2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68件,带动研发投入6.32亿元。 “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用‘政策干货和真金白银’持续激发创新活力,做优服务、久久为功,以高质量的创新引领高质量的发展。”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在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方面,2022年我市先后对208家企业发放研发后补助803.02万元,764人享受研发工作奖励140.75万元,享受人数比去年增加48家、128人;1109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3.66亿元,享受加计扣除企业数、金额比2021年增加255家、28.99亿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在加强科技金融融合方面,设立了全市首个科技创新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创新型创业;创新“姚创贷”,从构建风险补偿机制、增加合作银行数量、精准扶持初创型科技企业等方面综合提高贷款实效,降低贷款成本1.37个百分点。在加快数字化改革方面,开发了科技创新数字导航系统,一网集成146项科技申报事项及申报系统,一目了然3216家企业各项创新指数和服务需求,实现全局化监测、动态化跟踪、精准化服务。目前,姚创贷、来华许可证等单一事项平均办结时间缩减至1天以内,疑难问题破解率提速2倍以上,形成“部门协同跑、基层零次跑”的服务新局面。
来源:余姚新闻网
|
回上层网页 直接回网站主页 报名升学历拿文凭 了解各种资格证书考试信息 回忆当年武汉抗疫大会战
赞助《余姚电商资源网》又名《余姚经济信息网》
可长期刊登:企业闲置设备转让、公司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信息